穿成恶毒养母:把反派暴君养歪了 第312章

作者:山水蔚蓝天 标签: 穿越重生

  皇帝龙心大悦。敌国使者那震惊的,没见过世面的模样,真的让人心生愉悦,百看不厌。

  他命人继续盯着。朝中关于议和的事情,大臣们大多赞成,但对邻国该采取什么样的举措,大臣们有不同的意见。

  许多官员认为,对方既然是来求和,他们就要表现出礼仪之邦的气度来,不仅要接受对方的求和,还要给对方予以封赏,给予大量的赏赐。

  镇国公等人坚决不同意!

  边关将士拼死拼活,拼出一个议和的结果,议和也就算了,没听说过自己还要给对方银钱、布匹的!

  他们是有实力、有胜券的一方!不是战败的一方!

  为什么要给敌国钱?为什么不是敌国来给他们上贡?

  提议赏赐的文官振振有词:“像我们朝廷上贡的国家,朝廷不也给予了大量的赏赐吗?我们泱泱大国,最重要的就是礼仪气度,宣扬国威,何必在乎那些蝇头小利?”

  镇国公等人噎住。他们被气得吹胡子瞪眼,忍不住骂道:“放你娘的屁!”

  文官不愉,他们的嘴皮子可比这些武将利落多了,三言两语就给对方扣上了一个目光短浅,重利无礼的帽子。

  镇国公被气的真想给他们几拳!

  两方人吵吵嚷嚷,暂时没个定论,皇帝被吵的脑瓜子疼,宣布散朝。

  镇国公回家后,将朝中那些虚伪的文官狠狠骂了一通!潘英将此事转述给张梓若听。

  张梓若大惊:这是什么天字一号大冤种?上赶着放低姿态,给人送钱,合着是钱多烧的慌吧!

  敌方献点土特产,你就要给敌方送金银珠宝,是生怕敌人不够富裕吗?是生怕他们的武器不够多、不够锋利吗?

  一时的议和,又不代表以后的和平。他们既然是来议和的,不应该先交出一两座城池以表敬意吗?

  张梓若想起自己也是朝廷官员之一,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折子,递上去。

  皇帝看得心情舒畅。然而,朝中大人痛斥张梓若居心不良,想要破坏两国议和之事。

  得到消息的张梓若,转眼又上了一封折子,建议为了表示出泱泱大国的气度,大国官员之气度以及对朝廷的忠诚,由他们每人各出一部分金银珠宝和布匹,作为赏赐,给敌国的使者一行人。

  攻讦她的官员选择了闭嘴。

  张梓若想想,有人故意送到她手边的消息,说,敌国使者在打听潘英和作为夫子的她。她微微一笑,借着敬意楼,让大家见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化学实验。

  但故意搞得神秘兮兮,且不说原理。

  暗中前来观看的敌国使者被吓到了,这,究竟是人,还是大魏朝的国师?

  他携带重金拜会张梓若。

  张梓若转手就把东西交给皇帝,请皇帝多给她派点人手。另外,她洋洋洒洒写了第三封折子,主要就是为了告诉朝中的大人们。

  看到了没?这些金银可不是我要的,是对方非要给的!

第437章 微臣有一计

  对方非要给,那我就没办法了。为了两国邦交与和平,张梓若勉为其难的收下重金,告诉对方实验原理。

  至于更多的内容和具体的含义?不好意思,那属于学生的系统课程。

  敌国使者带着一道问题的答案和更多的疑惑离开了学堂。

  没多久,皇帝收到了来自敌国使者的请求。

  “请求在大魏期间,去知行学堂读书学习?”

  “皇上,万万不可!”吏部侍郎出列进谏,“张夫子所教学问不同于常人,其所教学生,各有所长,皆为国之栋梁。若让敌国使者带人去知行学堂学习,此乃公然窃学识,窃人才,窃国之举!”

  镇国公等人纷纷附议。

  镇国公更是拿自家儿孙与沙袋举例,说:“张夫子寻常给学生们制作的沙袋,或者其他小道具,设计的游戏,看似简单,实则可以用于军中,提升军士的凝聚力、反应力与实力。”

  “敌国之人若是学习,岂不是提高了他们的将士实力,反杀害我朝将士?”

  户部尚书亦说道:“皇上,张夫子所教学问,不是空泛之言,而是多惠民之策。如户部所用表格,如农具的改进与粮食产量的提高,无论哪一项皆与增强一国实力息息相关。

  万万不可轻易对待,让敌方之人进入知行学堂。敌方哪怕学走百分之一,那将来就是一国增长的百分之一实力杀向我朝边境将士的刀剑!”

  皇帝沉吟未语。

  这下,连主张着多给敌国赏赐的礼部官员都忍不住说道:“皇上,钱财是小事,可以不予计较,但人才和国力却是大事啊!”

  镇国公惊愕地扭头瞧他,“你这家伙竟然也会说人话,看来也不傻!”

  前两日,他都气得恨不得掰开这家伙的脑袋看看,里面装的是不是都是水?没想到这家伙今日突然转了性,说话也中听了!

  同他不对付的礼部官员骂道:“老匹夫!你当人人都如你一般目光短浅吗?我是为国之大计考虑!”

  “呸!看你今日尚且算个人,不与你计较!”

  不仅礼部官员不同意,前两日还弹劾张梓若居心不良的官员们也纷纷进言,把张梓若夸得天上有,地上无,末了,说:“敌人若得之,乃他国之福,我朝之患!”

  武将们笑他们口风转的快,昨日弹劾,今日美言,简直就像是墙头草一般。

  那些文官们吹着胡子,或冷哼一声,义正言辞道:“一码归一码!”

  纵然张梓若在奏折当中怼我千百遍,可我、我还是要说,她的学问传不得!

  因为对敌国的封赏而吵闹对立的两方官员,达到了空前的统一,一致要求拒绝敌国使者进入知行学堂学习的请求!

  皇帝心中满意,面上却为难道:“诸位爱卿所言有理,涉及国计民生之策,不可轻易外传。

  但我大魏乃是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对于他国使者谦虚好学的请求,又如何拒绝呢?”

  大臣们纷纷毛遂自荐,愿扮黑脸,为皇上分忧。

  皇帝对他们以朝廷、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态度很是满意,但对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法又不是特别的满意。

  他琢磨着如何才能像张夫子一样,既能让对方心甘情愿的献出一大笔利益,又能落个美名?

  自从被张夫子薅羊毛薅多了,他已经不甘于做个发出大笔赏赐,却只得了个虚名的皇帝了。他的私库还不够丰盈呢!

  他也想把对方卖了,让对方倒数钱,不是,他也想美名利益双丰收!

  但这话是不能轻易对大臣们说的,免得被刚正不阿的官员喷,自己没有身为皇帝该有的气度与胸怀。

  皇帝虽然暂未想到办法,但他深谙用人之道,迅速让人带张梓若进宫,问策。

  张梓若听了皇帝的要求,微微一笑,提出一计。

  皇帝大喜,“好!张夫子果然损……果然足智多谋!”

  张梓若:“……皇上,我听到了……”

  皇上哈哈笑了两声,“失误、失误!你明日来上早朝!在朝会上将此计托出!”

  张梓若笑容一滞,早朝?凌晨三四点起床,到午门外等待,凌晨五点开始的早朝?

  皇上,你为何恩将仇报?

  看看皇帝欣然喜悦的神色,想想快乐咸鱼的将来,为了能像以前一样,继续嗨皮教学,睡到自然醒的生活,张梓若毅然决然的表示自己一定会在朝堂之上好好献策的!

  次日,张梓若起了个大早,来上朝。等待外面的官员们纷纷与她招呼,奇怪她怎么突然来上朝?

  张梓若笑盈盈道:“大魏是我家,我要为家国建设增砖添瓦!”

  卫国公捂着腮帮子,“酸,你可真酸!”

  镇国公:“少说点空话,不然,听起来和那些又酸又虚伪的文官一样一样的!”

  张梓若笑哈哈:“我可没说空话。”

  宫门一开,百官排队依次进殿。皇帝在龙椅上落座,太监一声高喝,朝会正式开始。

  皇帝听百官奏事,将事务一件件安排下去,末了,询问:“关于议和之事,诸位爱卿可有定论?”

  两派官员,各抒己见。

  张梓若先是听了一会儿,近距离围观,享受了一番看朝廷大员们吵架的快乐,然后才出列说道:“微臣有一计!”

  吵架的官员们蓦然一静,所有人都将视线聚在她身上。

  皇帝微微坐直了身子,极为捧场,“是何计策?速速道来。”

  张梓若含笑而立,侃侃而谈,“微臣听众位同僚所言,已明白矛盾点所在。

  既是为了议和,为了让边疆百姓有个安稳的生活,那就不能提出太过分的要求,免得惹急了对方,把议和的局面变成两国交战。还要对对方友善,表现出我朝议和的诚意,以及我朝的泱泱气度。”

  想要给敌国封赏的官员们,听得捋着胡子,连连点头,面带笑容。

  正是如此!张夫子还是深明大义的!

  镇国公等人却难以置信地盯着张梓若,你究竟是哪一方的?怎么帮那些脑子拎不清的说起了话?怎么还帮起敌国来了?!

第438章 张夫子怎么这么损?

  张梓若在众人各异的目光当中,不疾不徐的说道:“礼仪与气度肯定是要表示的。但他们终究是敌国。此时议和,不代表以后不会心有反复,再起战争。所以,我们绝不能养虎为患!”

  镇国公等人心下微安,对嘛,这才像样!

  户部尚书一听张梓若的意思,高兴道:“县主可是有两全之策?”

  张梓若笑道:“略有一计,还需要诸位帮忙修正补充。”

  “我们要表现国朝气度,不必非给他们大批的赏赐,可以给他们一条长久的生财之道。”

  “什么?!不行!”户部尚书第一个反对,“生财之道留给咱们才对!”

  诸位官员纷纷附和,“若是给他们一条生财之路,还不如给他们赏赐呢!”

  “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这得是对咱们自己人啊!怎么能给敌国?”

  张梓若笑道:“诸位不要急,我知诸位心系朝廷百姓,我亦然。”

  “这生财之道,在两国和平,友好相处时,能让他们有所收益,更能让咱们国库丰盈!”

  “咱们可以让他们作为原材料产地,低价收购,咱们进行深加工,然后高价再出售给他们和其他国家。”

  怕大家不理解这些名词,张梓若举例说明,“以甘蔗为例,我们先高价收购,到我们这边后经过加工制成细砂糖、糖制品,再高价卖给他们或其他国家。

  人人都想把手中的东西卖高价,看到种甘蔗利润丰厚,就会有人想要去种更多的甘蔗。

  一国开垦的农田是有限的,土地用来种甘蔗的多了,种粮食的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