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水蔚蓝天
若是两国和平互市,他们卖甘蔗挣钱,我们卖糖制品充盈国库。我们还可以卖粮食给他们,让他们心中安稳。
数年以后,若是两国发生战争,我们不再收甘蔗,他们甘蔗多而粮少,又如何支撑战争?”
大臣们笑道:“此种法子倒和管仲灭鲁国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比起管仲所在的齐国,咱们的国库会因为此计而丰盈很多!”
朝中大人们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对管仲以衣灭鲁国的故事,自然再熟悉不过。
据记载,齐鲁两国相邻。管仲是齐国国相。为了灭掉鲁国,管仲提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计策。
让齐国国君不再穿自己国家织的衣服,改穿鲁缟。
鲁缟,是鲁国生产的一种又细又白的布,非常有名。
管仲不仅让齐王穿鲁缟做的衣服,还让所有的官员都穿鲁缟,但严禁齐国百姓织缟布。鲁缟在齐国被炒成了天价。
商人将鲁缟贩卖到齐国,赚的盆满钵满。
因为织缟有丰厚的利润,于是鲁国有许许多多的农人种桑养蚕,从事鲁缟的生产,农业逐渐荒废。
等时机成熟,管仲让齐王下令,齐国人禁止穿鲁缟,也禁止卖粮食给鲁国。
鲁国空有大批的缟布,而没粮食,大量的缟布又卖不出去,换不到钱,国家经济崩溃,只得向齐国俯首称臣。
张梓若提的计策和管仲以衣灭鲁,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朝中大臣觉得这个法子好是好,但难以实施。
“我们能想到管仲灭鲁的故事,他们又何尝想不到?其国国主定然会加以防范。”
“没错,除此之外,各朝各代都重农抑商,他们想必也有同样的政策。此计,怕是不行。”
张梓若笑笑:“没事,我们正是发展的时候,对很多原料都有着大批量的需求。他们这个不中计,难道其他的也不中计吗?”
她从袖中掏出一份长长的单子,拎着边缘,“唰”一下弹开,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大家请看,这些经济作物,生产材料,都是能够深加工,或用于建设我们国家的好东西。无论计策最终成与不成,对我们来说,都是赚的!当然对他们来说也是赚的。
我们正常商业交往,给他们个财路,从他们那里购买。难道他们会拒绝吗?
单纯购买一种可能使他们的百姓弃农从商的东西,他们会心生防范。
买这么多不同领域的东西,这是什么?这是和邻国一起发展的友善和诚意啊!
即使他们戒心非常高,但他们的君王禁得了这个,难道还能禁得了那个,或者把所有东西都禁掉吗?
他禁得掉百姓对财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吗?”
“总有一样,能让他们发财!”能让我们握住他们的经济命脉!
百官哑然。
龙椅之上,皇帝已经要笑发财了!
张梓若最后做个总结,说:“我们给他们提供一条这么宽阔的生财之道,几乎是把大把的金银直接送到了他们的面前,还是源源不断的送,是不是足够有诚意了?”
礼仪部官员张张嘴,声音晦涩,“是、是挺有诚意的。”
这坑死人不偿命的诚意,实在是太足了!
镇国公、户部尚书等人笑哈哈道:“张夫子不愧是张夫子!”
“还好你生在大魏!”
张梓若笑吟吟的谢过众人的夸赞,说:“皇上,微臣提出这一计,不知算不算为朝廷省钱?”
皇上讶然,他们商量的可没这一回事,难道张夫子想要当众讨赏?
“自然算。你想要什么赏赐?”
张梓若笑道:“之前有一些同僚想要给敌国大笔金银布匹,既然省下来了,不妨赏一部分给微臣。
微臣招收学院夫子,正是用钱的时候啊!资助敌国,不如资助微臣!这样一来,同僚们收获了有意义的一课,朝廷收获了人才,夫子收获了养家糊口的薪酬,一举多得啊!”
皇帝差点爆笑出声,他勉强保持着威严,说:“可!”
张夫子在大魏坑些官员就坑些官员吧,左右都是自己人,不出圈。总比让敌人学去了,坑他们好。
况且,用张夫子的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都是帮自己人进步啊!
皇帝点了几个官员的名字,给他们定了额度,让他们将银钱和布匹给张梓若。
原本提议给敌国赏赐的官员们神色发苦的应下。
张夫子怎么这样?张夫子太损了!
户部官员和镇国公等人,悄悄乐开了花。
张夫子说的好啊!张夫子干的漂亮!
第439章 应聘夫子
张梓若上了一趟早朝,喜提数笔来自朝廷同僚的赞助。
她笑盈盈地谢过各位赞助的大人们,学院夫子们的工资到位了!大人们慷慨大义!
被她谢的大人们目光那叫做一个幽怨,要不是碍于礼节,都不大想理她。
张梓若不在乎,张梓若喜气洋洋,唯一发愁的就是,这样慷慨的财神爷,到哪里再找一些?
为了让一次性赞助商变成可持续发展的赞助商,张梓若踊跃表示,自己愿意给议和的诸位同僚帮忙,略尽绵薄之力。
负责此事的官员连忙笑容洋溢,婉言拒绝,表示自己一定尽心尽力把此事做好,就不劳张夫子操心了。
“张夫子要为国家培养人才,时间精力宝贵,莫要浪费。议和之事,我们来即可。”
方案一旦定下,朝廷的诸位大人行动起来,效率极高。
皇帝招来敌国使者一行人,先说关于在大魏期间去知行学堂上学的事,让张梓若亲自做回应。
张梓若一脸歉意的说道:“能促进两国和平,加强两国文化交流,自然是极好的,可是学堂地方有限,夫子也只有我一个,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瞒你们说,朝中这些同僚也都想要把孩子送到知行学堂去上学,但我都忍痛拒绝了。”
敌方使者猜到她不同意,可能是因为双方身份的原因,没想到她连同朝官员们都拒绝了?!
竟然不是随便编了个理由?!
张梓若的同僚们极为配合,纷纷唉声叹气的说道:“你们远道而来,都知道张夫子课讲的好,我们又如何不知?”
“然而,我们亲自登门拜访,都没能把孩子送进知行学堂。”
“同朝为官的交情都不好使啊!”
我们尚在排队,你一个异邦之人,等着吧!
张梓若打了一棒子,又给个甜枣,说:“虽然暂不对外招生,但学问还是可以交流探讨的。以后欢迎你们带人来,来参加文化交流会与辩论赛!”
“文化交流会和辩论赛?”
张梓若笑眯眯的点头,“读书过程中,难免会心有困惑,或理解各不相同之处。大家可以坐在一起讨论讨论。一年后,我会在京城组织交流会和辩论赛。到时候,欢迎前来参加!”
张梓若抓住机会,先为学院将来的赛事打个广告。
要是将来参加知行学院交流会和辩论赛的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泛,大魏的京城就会渐渐成为多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知行学院,就会逐渐成为所有读书人向往的圣地!
能有机会继续请教学习,对方使者欣然同意,称赞张梓若胸怀若谷,心怀大义。
张梓若微笑,悄悄抖抖鸡皮疙瘩,自从自己用这样的词汇称赞过送赞助的同僚后,再听别人这么表扬自己,总感觉怪怪的。
她笑哈哈道:“我能如此,皆是因为受到环境的熏陶,我们整个朝廷都是这样的氛围。此次你们前来议和,我们朝中极为重视……”
她三言两语把话引到议和上,具体的讨论交给负责的大臣们。
大臣们动用三寸不烂之舌,用大好的生意与合作前景,以及据理力争,极力压低价格的姿态,迅速使对方投入了全部的心神。
……
不出半个月,议和之事就彻底谈妥了。
对方带着和平与希望离开,朝中大臣们满面笑容的目送。
走吧,快走吧,好好发展搞合作,张夫子的损,最好一点都不要学!
……
张梓若为了招生大计,先招聘夫子。乐园比赛那日广告效果是挺好,不仅许多人知道了她招聘夫子的事情,还知道了她招聘夫子的要求。
凡有才华,可为夫子者,都受人敬重。寻常都是学生家长打听或见过后,直接请为西席,或者领着孩子前来拜师。
哪有什么笔试加面试,培训,培训完了,要是觉得不好,还要把人刷掉?
实在太过严苛!也太侮辱人了!
与其去应聘知行学院的夫子,被刷下来,惹人耻笑,还不如做个安安稳稳的普通夫子,受人敬重。
因为这番心思计较,许多人便淡了来知行学院应聘的心思。
张梓若等了许久,来报名的人只有寥寥四五个人。这四五个人还是想要为自己正名,来应聘体育课老师的镇国公、卫国公等人。
张梓若:“……”体育课老师这么多,文化课老师招不来,可怎么办?
总不能一上课就说:“你们文化课老师没空,今天来上体育课。”
她想了想,在报纸上发了一则招聘广告,特意注明:
知行学院夫子岗位,包吃包住,绝不加班,做五休二。逢年过节发福利,福利多多。凡是来应聘夫子者,只要经过笔试和面试,培训期间,包吃包住,照发薪酬。
只要经过试用期,转正,薪资上涨,另开四险一金账户,可根据需要提取。(四险一金,分别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有了赞助商,张梓若不是一般的阔绰,不仅租了专门的地方,当做员工宿舍,该安排的福利也通通安排上!
争取让员工们觉得学院是我家!我爱我的家!
广告发出以后,终于有人陆陆续续来应聘了。
张梓若和散学后来应聘的人说明笔试的时间。
潘英他们一拿着书袋出来,就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影。
“贺承?你怎么在这里?!”
贺承笑道:“我来应聘夫子。”
上一篇:侄媳妇变媳妇,年代大佬心慌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