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恶毒养母:把反派暴君养歪了 第268章

作者:山水蔚蓝天 标签: 穿越重生

  随行的官员满目惊奇,“大桑村?以前从未听过这个村子!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竟也如此富裕,如此与众不同吗?我看人人都穿的精巧的很!”

  车夫与有荣焉的笑道:“大桑村自然是不同的。他们村里本来就家家户户养蚕,擅长织布,有许多灵巧妇人织出绫罗绸缎。

  只不过以前尽数卖了,卖的价格也都不高。后来与河湾村合作,直接改卖成衣。卖的衣服式样极为精巧漂亮,就是县城里的贵人也都来这里购买衣裳或定制呢!”

  “何止县城里的贵人,还有外地的商队,特意来这里购买衣裳的!”

  “就是!你们要是到村子里去走一圈,保准能见到许多时兴衣裳!

  不是老汉我吹牛,大桑村做出什么衣服,不出三个月,临近几个县的贵人穿的也都是类似的式样!”

  “每年都有许多贵人小姐特意来大桑村游玩买衣!大桑村的生活哦,是眼见一日比一日好!滋润着呢!”

  皇帝等人听的目瞪口呆。向来只听说,贵人们穿什么,平民百姓们跟着穿什么,并引以为荣的。

  没听说过一个村子的人做什么衣裳,贵人们反倒穿什么,且引以为荣的!

  自从来到云县以后,感觉整个人的常识都被颠覆了!

  他们过了大桑村再往前走,又见许多行人车马到一个临河的、风景优美的村子里去。

  这回,皇帝身边的太监机警的询问:“这总该是河湾村了吧?”

  车夫等人笑着摇头:“这不是河湾村,这是靠山村!他们邻着同一条河。再往前走不远,就能到河湾村了!”

  官员们看着风景秀丽,来往人员众多的靠山村,不可思议的询问:“靠山村怎么也如此多人来往?莫非他们也卖衣裳?”

  “不不,他们不卖衣裳,他们主要是靠旅游开发和联合乐园发展地方经济!张夫子说过,每个地方都要有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

  什么东西?

  官员们两眼发懵。我们好歹也是十年寒窗苦读的人,也算饱有学识,怎么就听不懂一个车夫说的话呢?

  如今,一个车夫说话都这么玄乎吗?

第361章 好个河湾村

  车夫熟练的给这群恍恍惚惚的贵人们解释,那些新鲜词语都是什么意思。

  中立派的官员听得暗暗点头,虽然新词听起来怪模怪样,但是说的却很有道理。

  根据各村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的让一个地方的百姓富起来,是四海之内皆可适用的原则。

  二皇子,三皇子派系的官员,别有用心的夸赞道:“这位张夫子真是一个脑子灵活的人!满脑袋的生意经,确实让人听得自愧不如!”

  车夫和乘车百姓乐呵呵的附和夸赞,并津津有味的说起张夫子多么有主意,不仅让河湾村和临近的靠山村、大桑村变得富有,连她的学生们,也家家过上了好日子!

  “别的不说,就说那个李清柳,她家住在山上。爹是猎户,早已没了。兄长服役不在家。她和她娘本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时候还要借钱借粮。

  但这个小姑娘是个有志气的,自己打猎存了些皮毛,拜张夫子为师,学了几年。

  这不,如今家里卖带毛的衣服、头花,冬日的时候,穿上最是好看,孩子穿着尤为可爱!一到冬日,贵人最喜她家的衣服!

  她家还卖小孩子使用的小弓箭,也卖的红红火火,日子是一日日的富了起来,都直接搬到河湾村去住了!”

  乘客笑道:“哈哈,说起来还有一件趣事。这李清柳的哥哥去服劳役,听闻在边关杀敌有功,得了一点点赏钱。

  他兄长拿着搏命钱回来,高高兴兴的要让他娘和他妹妹过上好日子。

  回来一看,他妹妹早带着他娘发家致富了!他得到那点赏钱,也不过是他家卖几件衣服的钱罢了!”

  与史御史同派系的官员摇头说道:“可叹边关将士拼命杀敌,竟不抵几件衣裳!商人逐利,其黑心暴利着实触目惊心!”

  “可悲可叹,何其荒谬也!”

  同派系之人纷纷附和,“实在是令边关将士寒心!”

  “商人逐利,向来利欲熏心,如此暴利,实乃歪风邪气!”

  “学生不过是跟着老师学罢了!身为夫子,不教学生何为气节,反倒教人逐利,真是败坏风气!不配为师!”

  无论是支持二皇子,还是三皇子的官员,无不义愤填膺的抨击唾弃张梓若。言语之间,便要将黑心商人张梓若打入尘埃!

  车夫与乘客的说笑声早已停止。他们惊愕不安的盯着这些官员,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自己明明是夸赞张夫子的话,怎么就成了这些人抨击张夫子的证明?

  车夫脸上的皱纹越发深刻,他沧桑的眼睛瞅瞅这些骑着高头大马的贵人,努力大着胆子说道:“张夫子、张夫子是让大家富起来,过上好日子啊!”

  “对啊,对啊!”乘客们纷纷点头,急着为张梓若洗刷冤屈,“张夫子人很好,真的很好!”

  “就是!就是!张夫子让学生的家人也都过得很好,不用去拼命,在家就能过得好好的,一家子和和美美的在一起,多好呀!”

  几位百姓慌张的、语无伦次的为张梓若辩解。

  官员摇摇头,朝他们露出一个亲和的笑容。

  “你看看,一说你们还急了不是?我知道你们觉得她好,是因为她让别人挣钱了。

  正是因为你们都看到别人挣钱了,所以就觉得做生意好,个个也都只想发财逐利,甚至都觉得守边关不如做生意。”

  “这种观念,长期以往,危害可是非常大的!初时不显,以后弊端显露,必然已造成巨大的危害,必然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民将不民,皆利欲熏心逐利之辈也!如此,国将危也!”

  车夫和乘客们目瞪口呆,嘴巴张了又张,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复才好。

  能挣钱的好事,让一家子都过上好日子的事,咋就成危害国家的事了呢?

  他们深深的困惑明明白白的写在脸上。

  官员们三言两语给事情定了论,末了,又一副宽和的模样给他们解释。

  “知道你们不懂,你们不懂也情有可原。毕竟你们日常处于乡野之间,重视的只是眼前一亩三分地,稍微能挣点钱,大家就觉得已经再好不过了。”

  “我们说这样不可取,是因为我们是用长远的目光来看,此种风气不利于民风的培养,不利于学子的进步,不利于国祚的安稳。”

  分享快乐的车夫与乘客嘴唇蠕动,脸色苍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好心好意表扬的话,反倒给张夫子招来一个那么大的罪名!

  车夫拉着缰绳的手都在情不自禁的发抖,是愤怒,也是害怕。这些人、这些人,恐怕不怀好意,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想把一个人的名声给毁了!

  他紧紧闭着嘴,拿鞭子轻抽一下拉车的牛,想要与这群人分开,提前到河湾村去提醒张夫子。

  车上的乘客也都死死闭上嘴巴,扭头望向一侧的田野,或前方的道路,默然不语。

  想要打压顾云淮和他背后张梓若的官员,仍然在悲天悯人的感慨着,身为一个夫子,德行何其重要!若是品行不端,必会祸害所有学子,进而波及更多的人!

  如今,窥一斑,而知全豹,可见已经有多少人受到了影响!

  他们旁敲侧击的暗示着,跟张梓若学习的,定然都是心无大义,目光短浅的逐利之辈。被张梓若养大的孩子,肯定更是利欲熏心不可靠!

  他们边说,边不动声色的观察皇帝的神色。

  皇帝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他夹着马腹,拉着缰绳,正一副如常的模样前行。

  中立的官员,虽然觉得那两派人说的有些过于绝对,但心中对于百姓弃农从商,以及民风之事,也不无担忧。

  他们一路沉默着前行。后面两支商队骑着马,或赶着车,高声说着话,说说笑笑的超了他们去河湾村。

  路边挑着担子去河湾村卖东西的百姓,看见他们一行人无不避让。

  皇帝骑着马,目光从路边的小贩和前后的商队掠过。他看到了心中的隐患变成了现实。

  他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心中的怒火却不断的膨胀、膨胀、膨胀!胀得从心到喉头都堵的慌,熊熊燃烧的愤怒几欲喷薄而出!

  河湾村,好个河湾村!处处为钱,人人为钱!教出的学生,除了钱还是钱!来往也皆是商贾!如此浮躁图利的地方能培养出什么优秀的学子?!

第362章 你竟然知道论语?

  暗中观察皇帝神色的官员,唇角勾起一点几不可察的弧度,互相对视一眼,彼此会意,他们已经达到了目的!

  河湾村已近在眼前,村口立着两块高大厚重的石头,上面分别刻着“武德乡”和“双全乡”。

  皇帝扫过这两块石头,神色发冷,觉得此地实在辜负他的看重!两块石头立在这儿,莫不是为了扬名,多挣钱?!

  他一夹马腹,率先冲入村中!河湾村的美景冲击式的展现在面前!

  佳木葱茏,屋舍精美,繁花锦簇,蝴蝶翩翩。

  众人无不为之心醉。前方商队的人大声称赞着河湾村的秀美风光,皇帝和官员们回神,瞬间想起车夫给他们普及的旅游开发产业。

  皇帝冷眼相看,地方打造的再好看,再仙气飘飘,也不过是为了赚人钱罢了!

  这里一花一草,散发的恐怕不是自然的清香,而是铜臭味!

  他们一行许多人马堵在村口不动,站在村口戴着红袖箍的大娘熟练的拍拍手。响亮的掌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大娘笑容和蔼的说道:“欢迎来河湾村!可是新来不认识路?咱这边有路牌啊!无论是去图书馆、讲学广场、知行学院,还是乐园,都标得清清楚楚。”

  大娘给他们指指竖在边上的路牌,说:“在村里遇到任何不懂的事情,都可以问人。问巡逻队的,或者像我一样,戴着红袖箍的人都行。”

  大娘正笑意盈盈的同他们说着话,忽然惊呼一声:“哎呀!马拉啦!”

  众人无语,不过是马拉了而已,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乡野之地的人真是见识少,不过一件小事,也值得大呼小叫?

  大娘无暇看他们的神色,利索的从垃圾桶旁拿来扫帚和铲子,铲起马粪,抛到一个竹筐子里去!

  然后,从另外一个竹筐子里铲出草木灰,在地上来回扫几下,最后一并铲起来,也倒入装粪的筐子。

  皇帝见她头发花白,衣着朴素,一把年纪了还在这里招呼他们,给他们的马铲粪,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怜悯之情来。

  结合河湾村逐利的现状,他心中沉沉,问大娘:“老人家,你怎么一把年纪了,还在外操劳奔波,如此辛苦?”

  大娘拎着铲子,笑道:“这哪叫辛苦?和一年到头在地里忙活,大夏天晒的脱皮比起来,这份工作再轻松不过!每日还有工钱拿!我可是竞争上岗的!”

  皇帝心中的巨石立刻又往下沉了沉。果然,作为商人中心的河湾村,作为源头的河湾村,已经有了弃农从商之风!

  他骑在高头大马上,俯视弃农从商的大娘,俯视来来往往的商人,脸色如风雨欲来的天空一般,乌云重重。

  想要掐灭顾云淮回宫希望的两派官员,心中暗乐。不用他们出手,河湾村的愚民就不打自招了!

  早已留意到他们的巡逻队员,见他们停滞不前,过来朝他们拱拱手,“兄台,你们都堵在这里,后面的人便不好进来了,劳烦往前走一走。

  若是想要修整,可以顺着这条大道去四海街,那里有许多客栈和租住的房子。”

  宫人随从和跟在后面的官员们,都拉着顿蹄,或甩头的马儿,望向皇帝。

  皇帝朝后看去,一时未理巡逻队员。

  戴红袖箍的大娘扬高了嗓门招呼他们:“来,咱们往里走一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顺畅,也要为人留出顺畅的路!”

  皇帝和诸位官员猛然扭头,不约而同的望向大娘。

  一位铲粪的大娘,刚才在用论语劝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