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水蔚蓝天
但是用拼音的话,就不一样了。”
张梓若刷刷刷写下“相”字的拼音,“看,我们只需要写下这么一行简简单单的拼音就行,不用再来回切字。”
诸位夫子有暗暗点头的,也有皱眉沉思的,还有不理解推行拼音意义的。
“使用反切法,众人皆知,看似麻烦,实则简单。使用拼音,岂不是所有人都要从头学?”
张梓若笑问:“反切法简单吗?”
“简单!”在场读书人几乎都表示反切法比寻常的注音法要简单,确实有益于认识新字。
张梓若说:“我们在座每一个人都识字,用反切法自然不难。”
“但这里面其实存在一个悖论,就是对一个初学者而言,他不认识字,又如何自己看书,使用反切法呢?他连反切的上字、下字都不认识,怎么切?”
“好说,口传耳听,多多诵读,自然就认识了。孩童启蒙,刚刚识字时,谁又不是跟着夫子反复诵读认字的呢?”
“没错!启蒙学习的多是常用字,反切法用的字也多是常用字。只要他们识得这些基础的字,再使用反切法自然不难。”
读书人们对此习以为常,觉得张梓若提出的问题根本就不成问题。
“好。”张梓若点点头,换个角度问,“用同音字进行标注的方法,更简单,一个字就可以。为何大家使用反切法,而不怎么用同音字注音法?”
在场的夫子们不假思索道:“自然是因为有时候没有同音字可以进行标注。”
“反切法标注读音,更加清晰!”
“同音字标注的方法弊端太大,反切法可以使人认识更多的字!”
张梓若点头,“也就是说,反切法比同音字标注的方法更精准,用途更广,更方便对不对?”
“正是如此。”众人异口同声。
张梓若笑道:“以前并没有反切法,但反切法出现,因为它精确、便利,所以大众便接受了反切法。
同理,以前没有拼音,但拼音只要能够更精确、更便利的给每一个字进行音节标注,它就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是给天下以便利。
而拼音,比反切法更加便利,也有利于人们学习认字。反切法需要读三个字的音,还要重组,而拼音只需要读一个字的音,就可以确定读音。
我们为什么要拒绝便利的,而选择麻烦的呢?
知道你们不相信,咱们就让事实来说话!”
张梓若让他们拿起手中的资料,开始教他们学习拼音。
在座之人本就个个饱读诗书,理解能力比孩子们要强,学习拼音也并不费劲。
张梓若主要教他们声母,然后教了三个韵母,以及组合起来,字的读音,拼音写法等。
等大家都练习过后,她挑了两个人出来,一个是最拥护反切法的人,一个是学习拼音最积极的人。张梓若让他们读自己在纸上写出来的大字。
“八。”两人不约而同的念出答案。
张梓若问:“为何念八?”
一人尚在思索反切的字,另一人已经给出了答案:“b-a-ba 八。”
张梓若笑道:“很好!你的学习能力很强!”她夸了对方一句,同神色苦恼的另一位读书人说道:“习惯了反切法,突然学习拼音法,一时半刻之间,思考方式确实不容易改过来。”
懊恼的读书人,神色渐渐舒缓,是这样没错,自己确实习惯了反切法。
张梓若继续说道:“但是经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拼音的学习其实是很简单的。大家可以数一数声母和韵母的个数,总体并不多。
但是它们组合在一起,加上音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可以为很多的字进行更精确的注音。”
这回,在场之人无不赞同。即便是最拥护反切法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拼音的便利之处。
“拼音写起来确实更简单。”
“若是把这些字母认全,只要直接拼读就行,比起反切法,确实更为快捷。”
“只是,要给所有字注音,怕是不容易啊!”
“不然,招你我来此,作甚?”
“哈哈哈,此言有理!”
“本以为来此教学,不过是为糊口罢了,哪成想还学到了新的知识!既为师,又为学生。张夫子,师者之师也!”
“张夫子,您竟能想出比反切法更便利的方法,真是世所罕见之大才!”
张梓若连连摆手,“拼音可不是我想出来的,我也是跟老师学习的。”
“不知您的老师是哪位高人隐士?”
张梓若:“……”小学语文老师,也可能是幼儿园语文老师?
第335章 知行学院!
反正不管是哪位老师,张梓若都推到老师的老师身上。而她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知识搬运工。
见诸位夫子都已经接受了拼音,张梓若就按部就班的每日在散学后,给大家开小班授课。
当河边的莲花绽放时,河湾村的知行学院终于建好了!
村民们高高兴兴的往里面搬定制好的桌椅、床铺等,帮忙护理移植过来的花草,把偌大的学院给打扫的干干净净。张梓若写了好多请柬,往外发。
黄道吉日,学院正式开放。震天响的炮竹与喜庆锣鼓声中,学院的夫子们、学生们、村人们、各位家长们,以及诸位受邀而来的众人,都高高兴兴的互相作揖行礼,礼让着进入学院。
张梓若教书,几乎每日都要到学院当中来,但看到学院彻底完工,心中的激荡还是难以描述!
她望着眼前轩昂壮丽的建筑群,心中的澎湃与沸腾的血液直冲头顶,脸庞都不自觉的发红发热。
学院!我一手建立出来的学院!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它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它如此秀美!如此典雅!又如此肃穆!如此庄重!松柏青翠郁苍苍,飞檐反宇画栋梁!
张梓若陶醉的如同喝了十壶酒,整个人特别上头,望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怎么看都看不够!
学院!我创立的知行学院!总有一天,我要让这个学院天下皆知!
云淮拉拉她的衣袖,小声说道:“娘,你看看周围。”
张梓若回神。
周围被自动屏蔽了的欢声笑语瞬间涌入耳际。
张梓若感动的握下云淮的小手,还好及时提醒了我,我才没有兴奋的张开双臂,大声呼唤,以发泄心中的兴奋。
还好,还好,保住了形象!
她强装淡然的领着众人去参观各处。
学院分为不同的区域,有教学楼,实验楼,夫子办公区,食堂,学生宿舍,教职工住宿区等。
被邀请而来的方县尉等人,望着学院里的楼阁与花草树木奇石等布置,欣慰的边走边赞叹。他们闲逛似的这儿走走,那儿看看。
方远着急的拉着他们往另一侧走,“爹,娘,这边这边!跟着夫子!”
方县尉夫妇无奈,“急什么?我们自然会跟着张夫子走,难道我们这么大人了,还会丢了不成?”
“哎呀,不是那个!”方远既着急,又不愿说明,只小声和他们说,不要分神,跟着夫子走。
方羽挽着方夫人的胳膊,笑盈盈道:“走吧,娘,等会儿要跟不上夫子他们的脚步了!”
一行人急急忙忙跟上大部队。
“这是?”县令望着墙上挂的画,神色不解。
这上面挂的既非山水画,也非名人题字,亦不是诗词,而是人物画,上面还写了名字。
“方、远?”他迟疑的读出画上的名字。
跟在身边的县丞瞧了一眼,“嚯!还真是方远这个孩子!看看这脸!看看这身形!画的还真像!老方!老方!快来看你儿子!都被挂到学院的墙上了!”
“哪儿呢?哪儿呢?我瞧瞧!”方县尉夫妇立刻加快了脚步,挤到人群最前面,迫不及待的去看画。
“还真是远儿!”
“画的真好看!”
“别光顾着看画呀!上面还有字呢!”县丞提醒他们。
方县尉连忙去看下面的注解,“方远,云县县城中人,发明了农具肥料投掷车,乃知行学院第一位有发明创造成果的学生。”
方夫人听完他念一遍,犹觉不满足,自己也上前把这段话看了一遍又一遍,笑得如同一朵花一样,“第一位!还是第一位呢!我们远儿也出息了!”
“好好好!”方县尉老怀欣慰,回头就要拍儿子的肩膀。
这才发现儿子被他扔在后面,这会儿正在人群中努力向前挤呢!
方远好不容易从拥挤的人群中挤过来,理理自己的衣襟,无需说话,表情就带着由内而外透出的骄傲与小得意。
方县尉拍着他的肩膀,大声夸奖:“好小子!出息了!干的不错!都成学院第一位有发明成果的人了!”
站在挂画旁边的县令、主簿等人,差点没被震得耳鸣。
县丞揉揉耳朵,“行了行了,知道你儿子出息了,不用这么大劲儿的吆喝,过年放的炮仗也没你声音大。”
方县尉哈哈大笑,“今日回去我请诸位吃酒!”
“我倒宁愿是我请!”“我们没有请客机会,可要多吃你几杯酒!”他的好友们纷纷起哄。
也有回头询问自家儿子的,同样是上课,方远发明创造的时候,你们干什么了?
何乐、吕立等人,小心翼翼回复自家父母,“忙着……投粪?”
“啪!”“啪!”恨铁不成钢的巴掌落在背上,学院的大好日子里又添数个哑炮。
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挂着另外一幅画。这幅画前站着许许多多的村民。大家都踮着脚,伸长了脖子瞧画。
“嘿!真的好像里正啊!”
“什么叫像?那就是里正!”
“这就是我爹!”里正的儿子、儿媳,都喜气盈盈的给大家介绍这一幅画,并努力发挥自己的学识,一个字一个字的给大家念画作下方的文字。
“顾一旦,云县河湾村人,任河湾村里正,发明改进了犁地的农具,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大贡献,是河湾村第一位改进发明农具的村民。”
“嚯,可真是了不得!对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大贡献!乖乖呀,竟然这么厉害!”
无论是本村的村民,还是外村的村民,都由衷地发出了内心的赞叹与赞美!
“方才夫子说,这一面墙,是学院的名人墙。里正的画像都挂在名人墙上了,真是了不起!光宗耀祖啊!”
里正穿着这个时节最体面的衣服,努力挺直了,一手背在背后,一手捋着胡子。听着大家的夸赞,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菊花。
上一篇:侄媳妇变媳妇,年代大佬心慌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