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恶毒养母:把反派暴君养歪了 第194章

作者:山水蔚蓝天 标签: 穿越重生

  最通用的释义明明已经被韶儿讲了,他还能不急不慌地讲出另一层含义,这份心性也远非寻常孩童可比。

  能做到这份程度,也算是能与他家韶儿一比。

  台上,站在沈照两侧,昂首挺胸如同小侍卫的小家伙们齐声大呼:“莫急!莫急!还有后续!”

  身为主持人的沈数和前排的观众们听清他们的话语,顿时大惊不已。

  “竟然还有?!”

  宁旭一家人难以置信,一个小娃娃做到这个地步,已经顶天了!竟然还能讲?!

  他们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地死死地盯着沈照。

  主持人沈数抬手下压,示意众人保持安静。

  “谢谢大家的鼓励和肯定,但我们的沈小夫子还没有讲完,请大家先不要着急鼓掌,我们继续听讲!”

  主持人的话一层层传下去。众人惊愕又惊喜,还有后续?

第243章 这顾云淮总该没什么讲了吧?

  在万众瞩目之下,沈照粉粉的小脸上洋溢着欢快的春光明媚般的笑,稚嫩的小声音如扑棱棱腾空而起的雀儿也透着轻快。

  “其实,同样的断句,还有另外一个含义。不过要结合上文来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第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的修养,由《诗经》启蒙兴起的,人的立身之道在于礼,性情所成在于音乐。

  在孔老夫子看来,诗、礼、乐这三样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把第1句和第2句放到一起来看,我们还可以这么理解:

  诗、礼、乐这三样东西都是应当具备的、教育民众的基础。如果百姓们掌握了诗礼乐,那很好,应该让他们自由去发挥。如果百姓们还不知道不具备这些,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诗、礼、乐。”

  “这就是我讲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啦!”沈照小脸儿酡红,“这回真的没啦!”

  “好!”

  “讲得好!”

  “啪啪啪啪啪……”

  掌声如雷如海啸,席卷全场!尤为热烈激昂!

  宁韶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双手按着椅子扶手,却没有力气站起来,怔怔道:“怎么会这样?”

  饶是宁母也说不出贬低的话来,只挣扎着说了句:“韶儿讲得也很好!”

  宁旭不言。他已经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他觉得沈照能讲得像他儿子一样好就已经很了不得了。没想到沈照直接超越了他儿子!

  宁旭心口处如堵着一块石头,哽得难受。这是万众瞩目的,众人见证之下的比赛,是两方孩子的直接比较!是两方孩子实力与天资最直接的呈现!

  他不想承认!一点都不想承认!可又不得不承认,这个叫沈照的孩子天资卓绝,怕是超过了他家孩子。

  知府夫人听着雷鸣般的掌声,看着台上的小娃娃,心下暗叹:难怪程大人会收他为徒!小娃娃着实天资非凡!

  无论是否认同这个断句与释义,对于这份有理有据且合情合理的双含义讲解,在场的读书人皆给予了真挚热烈的掌声!

  河湾村的百姓们更是拍得手都红了。娃娃争气!讲得真好!太争光了!

  方远等人呱呱呱呱地鼓着掌,兴高采烈道:“漂亮!”“讲得好!”“以后这个师兄我认了!”

  “合着以前你不认?”

  “马上一群小师兄就要冲下来了!”

  台上,沈照在小伙伴们的拥护下,一步步下了台阶。

  一到场下,沈照他们便受到了众人热情的招待。小娃娃们的头发瞬间都变得乱蓬蓬的。

  顾安、石头他们双手捂着头,“别摸啦,别摸啦!我们还要送班长上去比赛呢!”

  光芒绽放的沈照更是受到了重点照顾,小脑袋被揉了又揉。用乡亲们的话说,“讲得好!咱们也沾一把喜气和机灵劲儿!”

  台上,沈数神情振奋地说了串场词,然后请最后一名小选手——顾云淮上去。

  宁旭一家人自我安慰:韶儿已经讲了最常用的意思;沈照还讲了两种;这顾云淮总该没什么讲了吧?

  只要这顾云淮讲不出来,或者讲得和前面相似,就终究不如先讲者!

  他家韶儿是必定要赢一个的!

  宁家人紧张的坐姿微微放松。

  宁旭想要放松,但心中又有点忐忑。沈照是程大人的徒弟之一,已有如此惊艳的表现。顾云淮同样作为程大人的徒弟,该不是也能讲出点不一样的东西吧?不会吧?不会吧?

  顾云淮在小伙伴们的簇拥上台。

  石头他们急急忙忙扎好头发,理好衣襟,匆匆护送班长登台。他们一手背在身后,一手轻摇折扇,根据何乐他们的教导,极重礼仪步态,稚嫩的童声整齐划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一行人站于台上,合上折扇,齐齐朝台下行礼。

  然后他们一一退开,露出最中间的顾云淮。

  顾云淮朝台下行礼。石头、顾安他们则从两边有秩序的下台。

  顾云淮抬首,望着台下目光灼灼的众人,视线从戒备的、忐忑的,或放松的宁家人身上扫过,不疾不徐地说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宁韶所讲。

  也可以理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沈照所讲。

  除此之外,还可以理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刚放松下来的宁母与宁韶瞬间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还有?!竟然还有新讲法!

  宁旭心下一沉。

  百姓们无不惊奇地竖直了耳朵。

  读书人们也都面露好奇,有了前面两场讲述,犹如明珠在前,不知顾云淮还能讲出什么来?

  顾云淮先是阐述如此断句的含义,“百姓,如果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行事,可任用他们;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

  “关于民,论语记载有多条。比如,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这里面都涉及到了对民的一种态度,就是敬民,爱民。

  但同时也包含着对上位者的建议,上位者如何管理民生、役使民众的应有态度。比如,兵役徭役,役使民众,要有规矩,有法度,合乎时宜,不要在农忙的时候征召役夫和打仗。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也许理解为同类话语更可靠,同样体现一种对民众的态度。

  就是能任用的时候任用,不能任用的时候,要让他们明理,明白这么做的道理。”

  “宁韶讲得含义是,可以让民众跟着圣人的命令去做,但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如此解释,明显是放弃了对百姓们的教化,只要命令他们,驱使他们便够了。”

  宁旭眉心狠狠一跳,生怕他当着这么多百姓的面,直接说出“愚民”两个字。尽管愚民之术是不争的事实。

  但他怕因此遭殃,一家人再也走不出这里!

  愚昧的百姓发难时,可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

第244章 怎敢乱言

  “这是——”顾云淮拉长了腔调。

  宁旭提心吊胆,生怕他一个楞头青小娃娃不管不顾的把愚民之术给说出来。有些事,能看透、能做,但决不能说破!

  所有人目光灼灼,皆全神贯注地倾听顾云淮的话语。

  “这是与孔夫子主张爱民、主张教化、主张有教无类,相互冲突的。”

  宁旭悄然松了一口气。

  旁边的宁韶却跳了起来,不服气地反驳道:“不对!你说的不对!孔子周游列国,是想让君王采用他的学说。他这些话是对上位者说的,是让上位者治理百姓的!百姓不需要懂那么多,只要听从命令做事就行!”

  无论台上,还是台下,无论平民,还是达官贵人,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扭头,盯向他。

  百姓或许懵懂,只觉得心里不舒服,读书人却明白他的意思,就是愚民!

  宁旭刚出了半截的气,迅速吸了回去!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他立刻把儿子扯回来,高声训斥道:“胡说什么!对经义如此不熟!怎敢乱言!”

  宁韶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爹!”明明你们教我的就是这个意思!

  宁旭一眼看透他心中所想,沉声呵斥,打断他将要出口的话:“闭嘴!回去好好读书!坐下!不要打扰别人讲学!”

  宁韶不服气又委屈,但慑于父亲的威严,只得闷闷坐下。

  宁旭朝台上、台下,朝所有人拱手行礼,“对不住,对不住,小儿一知半解,性子又急率了些,打扰了讲学,还请各位海涵。”

  他团团行礼,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朝台上的顾云淮说道:“顾——顾小夫子,你请继续。”

  语气神色是前所未有的温和有礼。

  顾云淮轻轻颔首,“讲学过程当中遇到质疑,是很正常的事情。理,越辩越明。对一句话,有不同的理解,也很正常。”

  “方才宁韶所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对上位者的一种建议,是上位者治理百姓的一种手段。”

  听他提起自己最担心的事,宁旭悬在半空中的心“咻”一下又堵到了嗓子眼。

  宁府的女眷虽然不通经义,但也听明白了,看清了刚才的形势,明白自家这会儿处境不大好。个个如坐针毡。

  仆从们更是紧张地收缩,护住主家,聚于一处,生怕动乱之时出意外。

  顾云淮不疾不徐道:“宁韶这一点说得没错,孔夫子周游列国,确实是想要推行自己的学说。

  论语中的一些话语,也确实是在写在孔夫子看来,上位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德行,应该实施什么样的治理措施。”

  垂头丧气的宁韶猛然抬起头,没想到作为对手的顾云淮竟然会肯定他,赞同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