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水蔚蓝天
张梓若笑了笑。确认困境,改写自我暗示话语,就是把人的心理从“我不能”变成了“我只是目前做的不好”,让人有了希望。
而找到造成问题的原因后,再做假设,人的心理就会变成,“我做某种努力后,也许能行!”
她笑道:“最后,我们只要去行动,把假设变成现实,就能越来越好,直到实现目标!”
限制性的信念自然就会被打破了!我们就可以变成想要成为的更好的自己!
第228章 过去这么久的东西还能被翻出来攻击我?
孙明起身,郑重地朝张梓若施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多谢夫子教导!”
张梓若扶起他:“过誉了。我也是从老师那里学的。你不妨按照这个思路去试试,策论也许就能写好了。”
“是。”孙明收起卷子,再次行礼告辞。
张梓若去上了一节课,将孩子们交给来接人的家长。
夕阳西下,天边燃起了晚霞。张梓若和顾云淮吃过晚饭后,一起去消食遛马。
绿油油的田野和错落有致的村庄都笼罩在柔和的光芒里。
端着碗,三五成堆站在路口闲聊的村民们,见了他们便笑,“夫子,别的牛羊都是晚上回家,你把马儿傍晚拉出来,也没个说话的,多无聊!”
“不无聊,我们陪马儿玩!”跟在张梓若身边的孩子们蹦蹦跳跳,伸出小手踮着脚轻轻去摸马儿,“好高呀!”
张梓若赶忙抱住孩子,让他们注意安全,不要胡乱摸马,免得被马踢到。
“不摸马,夫子,我给马儿念诗。”羊蛋清澈的眼眸中满是对马儿的喜爱。他望着高高的马儿,抑扬顿挫的念道:“马马马,腿长两个娃!神骏飞扬拉大车,承叔羡慕你毛发!”
“咳咳!咳!”张梓若在周围人的哄然大笑中,险些被自己的口水呛到。
其他小朋友们还在夸羊蛋:“好诗!好诗!”
“羊蛋,你好厉害!才上小班几天都会作诗了!”
羊蛋咧着小嘴儿,高兴道:“我都是在公开课上跟小夫子学的!”
踮着脚试图给张梓若拍背的顾云淮:“……我没有。”为什么过去这么久的东西还能被翻出来攻击我?
张梓若摸摸顾云淮的脑袋,忍着笑夸奖,“看来云宝讲得很好,大家都记忆深刻。”
顾云淮:“……”我后悔!
张梓若转而对羊蛋说道:“羊蛋记住了作诗的要点,写出了马儿的高大和作用之一,很好。
但最后一句要是再改改就更好了,不然,王承叔叔会伤心的。写诗本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伤害王叔叔就不美好了。以后写诗不要去挖苦无辜之人,知道了吗?”
“知道了。”羊蛋抠着小手,不安道,“我会给承叔叔道歉的。”
见他乖乖巧巧知错就改,张梓若揉揉他的脑袋,“知错就改也是一项很好的品质!这一点羊蛋做得很好!”
羊蛋这才抬起脑袋,腼腆地开心地笑起来。
张梓若招呼小朋友们:“走!我们一起去讲学广场玩去!看看新修好的道路!”
“走喽!”孩子们欢呼一声,高高兴兴地往前跑。
张梓若一手牵着马,一手牵着顾云淮,踩着夕阳的光辉,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
从村口到讲学广场,都铺上了平坦的青石板。孩子们在上面蹦蹦跳跳,高声尖笑着玩跳格子。
村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写完作业跑了出来。沈照、顾安、多粮等小朋友,人还没到,兴奋的小声音便已传了过来。
“我来啦!我来啦!”
沈照跑到张梓若和顾云淮身边,“夫子,云淮,马儿!木匠爷爷给我做了个小小马!你们要看吗?”
“要。”张梓若笑盈盈地问,“是什么样的小小马?是可以摇来摇去的小木马吗?”
“是可以咕噜噜噜划的小马车车!”沈照拔高了的小声音透着兴奋,眼睛也亮晶晶的,“云淮,我们一起去木匠爷爷家吧?”
顾云淮刚好在木匠家定制的有东西,便和沈照一起去木匠家。
正教导小师弟师妹们的顾安立刻追了上去,“班长,你们去哪儿?等等我!”
多粮、王孩儿、猴娃他们也都追了上去。小班的小朋友们最喜欢跟着大朋友们玩,也迈着小短腿儿追在后面。
“师兄,师兄,等等我们呀!”
张梓若望着孩子们欢快的背影,摸摸打响鼻的马儿,牵着马悠闲地溜达。
“师傅?师傅!”丁招娣一手拎着两个小板凳,一手端着竹杯过来。一来便把竹杯往她手里塞,“师傅,您喝点糖水润润嗓子!”
张梓若:“这是做什么?”
丁招娣嘿嘿笑,“您今天还讲故事吗?这不是想着您要是讲故事的话,怕您口渴,提前给您备点水!”
自从听了古代名臣皇帝八卦,啊不,名人历史事迹,大家就喜欢上了历史故事,格外的有求知欲。
张梓若:“……想知道就去图书角读书,《世说新语》、《西京杂记》、《开元天宝遗事》……《史记》。”
别的不提,单《世说新语》就记载了许多名士贵族的趣事,堪称古代的八卦故事集。
张梓若建议:“你们自己去读,咂摸出来更有滋味。”
“就是,不要动不动就烦师傅!师傅时间很宝贵,哪能天天用来讲故事?”
李大妞拎着一个架子过来,后面跟着荷花、秀娘、王水、大树等人。他们或拎着篮子,或抱着柴火,或扛着椅子。
“师傅,我们跟燕公子家的管事学了一段时间,琢磨出来一点东西,您帮我们参谋参谋?”
“成啊!”张梓若也想听听他们的学习心得,看看他们学习成果如何。
果儿把椅子放到张梓若身旁,“师傅,您坐。”
张梓若:“等会儿,我先把马牵回去。”
“师傅,您坐着歇会儿,我来我来!”徒弟们积极地来牵马,请她入座,给她按揉肩膀。
丁招娣把自己带来的小板凳放到张梓若脚下,给她按腿,“师傅,您感觉这个力道怎么样?”
张梓若缩回腿,“行了、行了!赶紧说感想!”
陈大妞他们一边安置好架子,开始搞烧烤,一边向张梓若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一群人围绕着火堆,边吃烤串边叙话。
“什么味道?这么香!”带着仆从在外游逛的余华嗅嗅鼻子,“我闻到了晚饭的味道!”
肚子咕噜噜叫了两声。余华摸着肚子,仰望天空,悄悄咽下口水:“走,回去做美味佳肴!”
仆从小声提醒他:“少爷,锅已经被您捣烂了!”
第229章 筋斗云
自从来了河湾村,少爷从村头吃到村尾,从乐园吃到讲学广场,不仅吃,还爱自己折腾着做。
偏偏又没有那份天赋,做出来的饭要么不熟,要么味道奇怪,要么焦糊。又黑又厚,堪比石碳,黏在锅底。
少爷坚持说,那是自己研制出来的新锅巴。拿了擀面杖去砸锅巴,捣捣捣、捣捣捣,一来二去的锅就不大好了。
昨日,他们买的锅发出一声临终嘶吼,含洞九泉弃此生了。
余华腹中饥饿,又无锅具可供自己发挥,吩咐仆从,“你闻着这个香味儿,去找人买点儿!”
仆从苦着脸:“少爷,咱们的银钱花完了!”
您来这儿后,花钱如流水,折腾是日常,带来的钱不经花啊!
没吃的,又花完了钱,偏偏少爷还不听催促,怎么都不愿意回府城。仆人肚子也咕噜噜,觉得自己好苦,比吃少爷做的锅巴饭还苦。
余华捂着肚子,仰天长叹,“那我只好去自荐帮厨了!”
他毫不犹豫地闻着香味大踏步地往前走。仆从欲言又止地跟在他身后。
“张夫子!”余华满面惊喜。
正吃烤串的张梓若回头,见是余华,招呼他一起来吃串。
余华笑容满面,一个箭步上前,接过烤串,激动道:“谢谢张夫子!改日我做出美味佳肴,定然请您第一个来吃!”
“哈哈,那你要请的可多了,这烧烤可不是我做的。诺,这么多人呢,是他们做的!”
余华闻着萦绕在鼻端的烤鱼香味儿,满怀感动,道谢的话语刚开了个头,就被村民们堵回来了。
“成了,余蛋儿,你别说了。我们这辈子怕是没福享受你做的美味佳肴。”
张梓若心下奇怪:“你们干嘛喊他余蛋儿?人家原来的名字多好听!”
“因为他做啥饭都完蛋啊!给他的粮菜能余个蛋!”
“再好的东西给他,他都能嚯嚯完!”
“最开始住我家的民宿,借我家锅用,哎哟——我家锅用了一辈子,硬是没遭过这罪!”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控诉余华对食物和锅具的糟蹋。
余华不好意思地笑着,脸庞被火苗映得发红。
张梓若截住大家的话头,“这学习的劲头是厉害了些。但谁不是从不会过来的呢?都是一点点学的,过程中难免有失败。我刚学做饭时,兴致勃勃,做出来奇模怪样还夹生……”
一想起刚开始学习做饭的糗事,大家都嘻嘻哈哈地说笑开来。
村民们拍拍余华的肩膀,拿串儿给他和他的仆从吃,热情地耐心地给他传授做饭小技巧。
“好香!烤串!”
“啊啊啊啊,烤串!烤鱼!”
去木匠家的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归来,欢呼着跑过来,举着手蹦蹦跳跳,喊着要吃。
张梓若端着小碟子,小心地挑去烤鱼中的鱼刺,给顾云淮和沈照各夹一小筷头鱼肉。给他们一人一根素串,“在这儿吃,吃完把签子给我,小心别扎到别的小朋友。”
“好~”两个小家伙乖乖的在她身边吃烤串。其他小朋友们也都举着烤串,兴奋地互相挤眉弄眼或者炫耀自己的烤串有多好吃!
怕孩子们晚上积食,大人们都不让孩子多吃。孩子尝了鲜,满足了口腹之欲,便又高高兴兴地在广场上玩。
沈照划着自己的小马车车跑来跑去,“看我的小马车车!跑得好快啊!”
孩子们跟着他跑,“真好玩!真好玩!”
上一篇:侄媳妇变媳妇,年代大佬心慌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