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匠与豆腐娘 第85章

作者:一只鲨手 标签: 古代言情

  离开医馆,阿绵一直傻笑,又去找宋六嫂说明自己暂时不去洲城了。

  “你知道啦?”宋东家捂嘴笑了笑,“上次我见你时就这么猜,真是恭喜你们。”毕竟阿绵成亲都快两年了,外界的闲言碎语早就是一箩筐一箩筐的。

  阿绵听了此话,回家对着铜镜照来照去,也没照出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的。

  孟家人也全知道了喜讯,孟母说日子还浅,先不告诉外人,自家人知道就可以了。

  村里人有不少人此前眼红阿绵的小摊赚钱,话里总是酸溜溜的。

  什么“别看她家挣银子了,连个崽都没有,到时候还不是便宜了别人”;

  什么“根本就没钱,赚得钱都拿去买药看病了”云云。

  小婧与阿绵不大在意这些事,已经溜到书房,一边乱翻书一边兴奋地想着要取什么名字。

  “这个‘静’字我看就很不错。”孟婧的心思很好猜,这个字念起来跟她名字一样。

  “才不要。”

  “好吧。”

  院子里的孟驰坚依旧思索着,将要做的准备在脑海中一一排列。

  他走进书房与阿绵交代:“以后谁问你挣没挣钱,挣了多少钱之类的,你就回没赚到钱,钱拿去喝药治病了的。还有摊子这些日子先让旺旺与刘大娘开着,过两日我与你一道去找城里的接生婆,问问那个什么‘十二讲’是怎么回事。”

  他打听了一番,得知那玩意还有个更通俗的名字,叫做‘新手爹娘培训班’。

第145章 豆花摊篇(十二)

  “‘培训’是什么意思?做爹娘还要教?”

  阿绵坐在食馆里吃肠粉,这是她的早食。

  做法是将米浆摊薄,摊贩往上磕个笨鸡蛋,用木铲刮几下,放进蒸笼里蒸熟,端到桌上后淋些生抽、醋一类的调料,随客人自便。阿绵迫不及待夹了一勺送入口中,“爽爽滑滑的,看着与煎饼的做法差不多,比煎饼要好入口很多,清香味美。”

  最近她吃不下太干噎的食物,难怪之前不愿意吃干饺。

  孟驰坚坐在她对面,点了两个糯米团和一份餺飥(面片汤),汤里有菠菜、肉丝和榨菜丝。他将面片汤放到阿绵面前让她先吃,一边道:“我也不知会教些什么,说是根本无人去学,那些手抄的小册子放在善堂都落了灰。”

  “我们去看看,免得莫大夫伤心。”

  “好。”两人打算上午去善堂转一转,下午孟驰坚要采买新的砂锅和吃完的粉条、小米等吃食。

  眼下阿绵喜爱吃汤汤水水的东西,家中原本有个煲汤的砂锅,不够用了。

  汤面、馄饨、各式各样的粥,阿绵的饭食是单独做出一份来,其余人依旧是吃干饭。

  阿绵吃饱了,孟驰坚秋风扫落叶一般将剩下的食物一扫而空,从钱袋里摸出十二文放在桌上。

  冬日里两人并肩在街上慢慢走着,衣袖里的手牵在一起。

  善堂是城中的几大家族筹建的,如今主要依靠民间自发的士绅、商人等捐助。这个善堂规模很小,其间主要是收容些乞丐、弃婴,若有大灾大旱时也会施粥赈济,平日里还是较为冷清的。

  门口的老嚒嚒见到他们,迎上来得知了此番来意。

  “真稀奇,你们两个还是第一对来此的夫妇呢……我瞧着小娘子没什么大事,那些接生婆都觉得麻烦事多……”

  “莫胡说撒!莫娘子那法子我试过,”屋里走出个精干的老妇人,是本地颇有声望的接生婆子,“好是好,可是麻烦得很!”

  孟驰坚说:“如何麻烦?我们愿多花些银子。我娘子与常人不一样,她小时候身体不大好……”

  接生婆“哎呦哎呦”了几句,“你一个男子,跑来听这些做什么?”

  她从业几十年了,连洲城的达官显贵都曾来请过她。要说疼爱自家娘子的人,她也见过不少(否则也不会高价的请老道的稳婆/接生婆),此外还有定期诊脉,又储备下不少珍贵药材,乃至将铺面转到生下儿子的娘子名下者也偶尔可见。

  但亲自询问女子产孕到如此细节者,她从未遇到过。

  接生婆转而去看阿绵,她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阿绵不是时下最受男子喜爱的“宜室宜家”型的温顺女子。

  不过阿绵气色很好,顾盼生辉,衣衫简朴且不张扬。有心之人会注意到阿绵的中衣是绵衣,袖口宽大但内里缝着细密的毛边。外衣则是一件羊绒制成的披风,哪怕落雪的天气,穿这一身在外行走,额角恐怕还会生汗呢!

  孟驰坚问:“为何男子不能听?岂不是将男子看扁了。”

  接生婆跟这种没文化、不知忌讳的粗人说不明白,索性直接进入正题:“莫大夫那些法子,特别费柴火,你们寻常人家若想如此,还要不要过冬了?喏,你们两个可有会识字的?”

  “我基本都识得,他会一点儿。”

  这话让接生婆高看了阿绵不少,拿过来一份小册子。阿绵接过念了起来:“空气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着一些病毒……对正常人来说有肌肤等保护自身,但对产妇来说则……‘消毒’的含义为……”

  孟驰坚专心听其中的种种要点:铜盆中将水烧沸可以消毒、剪脐带的剪刀要在水中煮过,再放在火上烤云云。

  其中反复强调的是清洁,要求接生婆等人每一步操作前尽可能地洗手等等。

  “这个册子能否借给我们?到时候再回来还。”

  知识过多,两人这一时半会的消化不了。后头还有许多,例如产房的布置之类的内容。

  接生婆笑呵呵的:“自然可以,到时候来请我吧。小娘子身体很好,哪怕用老法子也不会有什么事。”

  孟驰坚也觉得用热水煮过烫过会更洁净,打算这个冬季无事时将柴房填得满满当当。

  “这册子怎么是上册?难道还有下册吗?”阿绵注意到封面上的细节。

  接生婆撇撇嘴:“那后头的东西没得用撒!看了就撕了去的,没什么好看的。”

  “是那个什么爹娘培训吗?”

  “可不是嘛,这娃娃一落地,自然而然就会做爹娘了,哪里有什么好学的。我老婆子手上也养大了不少小孩,各个孝顺得很!你们要做什么样的爹娘,自己还不知道吗?”

  她是话赶话的说到了这里,没打算教那些荒唐的东西。孩子嘛,自己在风里滚两圈就长大了。

  毕竟生下孩子就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其他会发生什么是自己的命数。

  阿绵当真了,回到家后冥思苦想。

  “怎么办?我与我娘一点儿也不一样,我娘原来是村里最温柔最能干的娘子。印象里我惹了再多的麻烦不要紧……”

  孟驰坚这几年对阿绵娘有个大概的印象,并且他打心底里认为阿绵和她娘是很像的,只是一个温婉、一个活泼,但内里对自己认定的人、认定的事是极其执着的。

  说着说着,阿绵想到了什么,有些小警惕地飞快看了一眼孟驰坚。

  他会不会以后变成她爹那样呢?

  阿绵这下顿时心烦意乱起来,借口说要去书房抄写那本小册子,到时候再念给他听。

  她假装抄写,实则从一本游记书里翻出张麻纸,上面写了些蝇头小字。

  最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一行篇名:陆阿绵的记仇本。

  旁边还有释义:苍天在上,若有人胆敢以后欺负我们母子俩,我定要叫他好看。

  不过下头还是空白一片,还没有什么喝大酒、打叶子牌、偷看羊奶铺娘子之类的罪行。

  阿绵左思右想了一会儿,忽的开始奋笔疾书了起来。

第146章 豆花摊篇(十三)

  “电闪雷鸣,倾盆大雨。

  呜咽的哭声在雨滴中几不可闻。

  阿绵心如刀绞,听着屋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原来她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子,此前的孟驰坚完全只是伪装,如今她已有身孕,他方显露出了真面目。

  孟驰坚说:‘阿绵,你只不过是一个替身罢了。我早就受够你了!’

  阿绵大怒,没想到深爱的夫君居然说出这样的话。

  她是独一无二的陆阿绵,绝不会做任何人的替身。

  可是,有一日孟驰坚打铁回来,身旁竟然还带了一个垂着泪的女子。”

  “哥,你还敢狡辩!!”最冷的时候到了,女书院放假了。孟婧这些日子在书房温书,有一次拿闲书时碰到了阿绵乱放的游记。那本书掉下来后,她发现里面夹着不少纸张,还有阿绵的字迹。

  看了几行,孟婧大怒,三哥还是不是人了?竟然敢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

  他们孟家人向来是本本分分过日子的人家,若是阿爹还在,不仅要把他的腿打断,恐怕还要将人赶出家门去。

  孟婧想到可怜的阿绵,成亲两年多了他们好不容易才有了孩子,三哥居然还敢整幺蛾子出来。

  她拿着这些纸去厨房与三哥对峙。

  孟驰坚在厨房里煮着小米粥,瓦罐里粥上已经熬出了一层粥油,这是滋补之物。

  厨房里不大冷,他穿着单衣,热火朝天的给此前编的怪东西装上了四个木轮。如此组成了一个提着的摇篮,也能简单的在院中推来推去。

  “我没狡辩,这应该是阿绵写的话本。”孟驰坚脸上阴晴不定。

  孟婧硬着头皮问:“哥,‘替身’是个啥意思?”

  “替她个大头鬼。这世上若是有两个陆阿绵,我还活不活了?你继续念。”

  “哦……

  常言道,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薄情的孟驰坚一日比一日冷落阿绵,阿绵生子之时,他居然夜不归宿。

  阿绵心灰意冷,在一个暴雨的夜晚带着钱财与宝宝离开了家门……

  十年后……”

  孟驰坚咬牙切齿,“这就十年后了?怎么不念了。”

  “后面她没写了。”小婧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

  阿绵在孟母的房间里烤火,一边做着小鞋小衫,只要不用针线绣什么图案,阿绵的手艺马马虎虎还过得去。孟母则是择着菜,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村里的八卦。

  孟驰坚端着米粥走进屋里,叫阿绵喝了大半碗,在一旁发射出某种锐利得像要吃人一般的视线。

  如今谁都不能拍她捏她,拿阿绵是瓷做的一般,轻拿轻放。

  因此阿绵有恃无恐,喝完粥后睡了一会儿。这才跑去书房,书房没得烤火,她将书和笔再次拿回孟母的房间,继续往下写故事。

  孟驰坚原本烦心着家中的燃料问题,入冬前买了一驴车的石炭,不过两石(200斤左右),就花了四两多银子。

  等落雪后,炭的价格就涨上去了,一车少说得五六两银。

  说来,要不是阿绵此前开了豆花摊子(下雪后暂时歇业了,雪地路滑),如今的开销根本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