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美人到西北,硬汉红温了 第342章

作者:棠元 标签: 先婚后爱 HE 年代文 轻松 甜宠 女配 穿越重生

  林安安只在指挥部营帐内呆了一小会儿,随后就跟老警卫员出来了。

  这里已经不是她的主场了,有楚明舟在,也用不着她再操心什么。

  “叔,您开车也累了,咱们坐着歇歇吧。”

  “成。”

  林安安跟老警卫员两人就在指挥部不远处坐着,各自在布包里掏出军用水壶,就着喝水。

  老警卫员是个情绪相当内敛的人,一直对林安安也都不错。

  两人这段时间陪在郑军长左右,也处出了几分感情。

  在没人的时候,林安安已经把称呼改了,一口一个叔,听得他很是开心。

  “叔,您觉得现在的日子苦吗?”

  林安安寻了个话头,她现在准备写新书,就想听听不同人的声音。

  毕竟不同身份、不同视角所展现出来的社会风貌都是不同的。

  老警卫员拧着军用水壶盖的手顿了顿,抬眼望向远处正在装卸物资的战士们。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遍地瓦砾的土地上,像一幅被揉皱的剪影画。

  他喝了口水,喉结滚动着,声音带着岁月的沙砾感,“苦吗?比起长征时啃树皮,比起抗美援朝在雪地里冻掉脚趾头,现在算啥?”

  林安安看着远处的废墟,轻叹了口气,“可他们失去了家,失去了亲人……”

  “丫头。”老警卫员忽然转过头,浑浊的眼睛里却透着透亮,“人只要活着,能喘气,就能把日子过下去。苦不苦,看你跟谁比,更看你想不想往前看。”

  风卷起地上的尘土,吹得帐篷帆布哗啦作响。

  林安安微微一怔,“都说世人皆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不欲临......”

  老警卫员却笑着摆摆手,“我们这些老骨头没啥文化,可不懂这些。在我看来,我们生来就该肩负起责任,死也当死得其所!

  眼前看到的苦难都不过是暂时的,就像天总不能日日下雨,总有放晴的时候。”

  “叔,您信不信,以后的华国会特别好。山是山,水是水,有高楼林宇,有车水马龙,孩子们能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人人懂法守法,国强家富!强大到不容他国轻视,没有战争......”

  老警卫员愣了愣!

  他看着林安安的眼睛闪了闪,“我信!但也有些不敢信。”

  林安安的声音轻得像风,却带着千钧之力,“您要信!从长征到抗美援朝,从荆江分洪到抗震救灾,你们这些先辈把‘责任’二字刻进了骨头里,给我们铺出了康庄大道,怎么能不好呢?”

  老警卫员沉吟了很久,似在想象林安安所描述的盛景。

  “一九四九年建国那天,我在天安门广场当卫兵,看着主席同志按动升旗按钮,宣布新华国成立。当时我心里就想啊,我这辈子就算是爬,都得把这担子挑起来,要让后人过上好日子。”

  一老一少在夕阳下聊着,谈谈过往、聊聊畅想、说说各中期盼。

  “安安。”楚明舟从指挥部的营帐里出来了。

  老警卫员见里边要结束了,站起身,理了理身上的军装,就准备去接郑军长。

  楚明舟拦下他,跟他低语了几句。

  林安安看着两人站在一起,两代军人的身影在夕阳下重叠,忽然觉得所谓的“先辈付出”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是无数枪炮下义无反顾的血肉之躯,是阴霾岁月里众志成城的心,更是无数人在苦难中依然愿意相信“明天会更好”的那份勇气。

  “安安,走,去吃饭。”

  “来了。”

  晚餐吃得很简单,一人得了一碗清汤面。

  “安安,我们得在这边呆两天,到时候我们就回去。”

  “好。”

  “这两天我会比较忙。”

  “你忙你的,不用管我,到时候我就自己转转。”

  楚明舟不是很认可,也有些担心,“局势算是稳住了,但外边很乱,你尽量别乱走。”

  “你放心吧,我肯定不乱走。我不是想开一本新书么,我想看看真实的唐市。”

  “一会儿我去找顾砚,让他跟着你去。”

  林安安微挑了挑眉。

  这人以前一口一个顾医生,这会儿怎么变顾砚了。

  “砚哥可不是来给我做小跟班的,作为西北军区总医院的代表,他也有他的任务。”

  楚明舟微皱了皱眉,“他就是来给你看病的,没有任务。”

  “嗯?”

第485章汇聚成曙光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楚明舟就出去了,没一会儿,顾砚就出现在了帐篷外等着。

  林安安也没拖拉,随意洗漱了一下,就穿戴整齐出来。

  “砚哥,早。”

  “早。”

  “吃早餐了吗?”

  顾砚扬了扬自己手上的两个饭盒,“进去吧,先吃早餐,我再给你看看病情。”

  “好嘞。”

  饭盒里摆着四个馒头,两人就着水就吃了。

  “昨晚咳嗽次数减少了吗?”

  顾砚不紧不慢,也不着急走,拿出听诊器开始给林安安做检查,动作熟练而专注。

  “好多了,就是凌晨被余震惊醒时咳了几声。”

  林安安看着他认真记录的侧脸,忽然想起楚明舟昨晚的话:“他就是来给你看病的,没有任务”,忍不住想笑。

  谁那么大个专家主任闲得,跑那么大老远来给自己看病?

  楚明舟也太霸道了。

  顾砚收起听诊器,点点头,“没多大问题,按时吃药就行。楚团长让我陪你走走,他说你想收集些素材。”

  “嗯,这次事件太大了,我就想实地多看看。另外,我还想献出一份爱心,多了解些,心里也有底。”

  两人沿着临时开辟的土路往外走,晨光熹微,给断壁残垣镀上一层冷清的银边。

  路边的瓦砾堆上,不知谁用粉笔写了句“加油”,旁边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太阳,底下还压着块小石头。

  走出一段距离,顾砚停下脚步,指向不远处的帐篷群,“那是‘妈妈帐篷’,里面全是带着孩子的妇女同志。”

  帐篷外,几个妇女正围着一口行军锅煮粥,沿上坐着个光屁股的娃娃,手里抓着半块馒头,眼睛却盯着锅里的米粒。

  林安安走近些,听见一个妇女低声说:“昨天张嫂把最后一点奶粉给了李家的早产儿,自己孩子只能喝米汤……”

  另一个妇女接话:“别说了,现在谁都不容易,有口米汤都算好的了。”

  她们的声音很轻,却像针一样扎进林安安心里。

  “这里的人很团结,他们都自发把最后一口吃的留给更需要的人。”

  林安安轻嗯了一声,眸底带着不忍。

  “听说前天有个老汉,把政府发的救济粮全送来了‘妈妈帐篷’,自己去挖野菜吃,结果食物中毒,现在还在医疗点躺着。”

  两人沉默着往前走,路过一处废墟时,看见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姑娘跪在地上,用小铲子仔细清理着瓦砾,她面前摆着个小土堆,上面插着几根树枝,像是座简易的墓碑。

  “小朋友,你在做什么?”林安安轻声问。

  小姑娘抬起头,脸上满是灰尘,“这是我家的小狗,地震时被压在下面了。”她指了指土堆旁的一块破布,“这是它的窝。”说完,又低下头继续铲土,小脸上写满了认真。

  顾砚蹲下身,帮她把歪了的树枝扶直:“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胡小花,我爸爸是消防员,他说做事要善始善终。”

  小姑娘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坚定。

  林安安看着她小小的身影,忽然想起老警卫员说的“责任”——这或许就是刻在骨子里的传承,哪怕身处废墟,也不忘对生命的尊重。

  “砚哥,你看那边。”

  林安安指向一个空旷处,一群战士正围着个老人说着什么。

  老人坐在断壁上,手里拿着个搪瓷缸子,缸子上刻着“1950”的字样。

  顾砚眸底带上一丝温度,声音也更轻柔了两分,“那位是抗美援朝的老兵,老人家闲不住,就趁早饭的时候来给战士们讲战场故事。”

  “是为了给大家打气?”

  “嗯。”

  两人走近时,正听见老人说:“……上甘岭战役时,我们七天没喝到水,就舔石头上的露水。现在唐市有水喝,有饭吃,这就有希望!”

  战士们听得眼眶发红,一个年轻士兵忽然站起来:“大爷,等唐市建好了,我带您去看水电站!”

  老人哈哈大笑,拍着大腿,“那感情好啊!”

  林安安拿出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

  顾砚站在一旁,只静静看着她专注的侧脸。

  “安安,任何情况下,都会有希望的。”

  “嗯?”

  这时,一阵清脆的歌声传来,几个孩子牵着一个盲眼的老奶奶走来。

  老奶奶手里拄着拐杖,另一只手被孩子们牵着。

  “这是王奶奶,地震时三个儿子都没救出来,她自己的眼睛是为救孙子受伤的。”

  顾砚指了指老奶奶身边那最瘦小的孩子,“那就是他孙子,其余孩子都是自发来的,现在每天都轮流带她散步,给她唱歌,希望奶奶振作起来。”

  林安安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明明他自己也很难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