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美人到西北,硬汉红温了 第295章

作者:棠元 标签: 先婚后爱 HE 年代文 轻松 甜宠 女配 穿越重生

  小家伙嘴里塞得满满当当,含糊不清地说:“婶婶你放心,我以后可不仅个子高,我还俊,还聪明!”

  “哈哈哈哈哈哈……”

  团子蹲在桌下,尾巴有节奏地扫着地面,眼巴巴期盼着丢下的骨头。

  今天的桌子真是被坐满了。

  一大家子这么齐整的聚在一起,林安安感觉自己心都是满的。

  月光漫过屋顶时,酒坛见了底。

  林父有些喝多了,那真性情是流露无疑,他靠在椅背上唱起苏城的小调。

  你还真别说,林父一把年纪了,嗓音却相当好,声线里还夹着这少年人没有的成熟低沉。

  一听就晓得林家姐弟为啥嗓子都那么好了。

  吴侬软语可不仅形容女人。

  古话说:杭城的美女,苏城的郎。

  从古至今,苏城都爱出美男子,只是眼下的时代不流行而已。

  可话说回来,谁人不爱美好的事物?

  林子淮用筷子敲着碗沿伴奏,林母打着拍子,这一家子别提多和谐了。

  酒过三巡,林父林母被送回了屋里。

  林子淮喝了个大醉,最后还是楚明舟背着他回的筒子楼。

  

  次日一早。

  林安安被院子里的响声吵醒。

  林母一大早就出门了,说自己要去买东西,顺道把楚明兰送学校去了。

  林父也是个闲不住的,满眼都是活计。也不晓得他去哪里拉了一车柴火回来,在北院一角劈柴,堆了小半面墙那么多。

  “爸,你怎么还劈柴呢?军区后勤每周都送柴火,您快歇着吧。”

  “啊?你们还有这待遇呢?没事,我看柴火不多了,明舟平日里忙,小宇也还小,我这都顺手的事。”

  林父又指了指自己挑出来的好木材,“我还打算给小娃娃做个摇篮,到时候你带娃也省事些。”

  林安安扶着腰,伸手摸了摸肚子,脸上挂着感激的笑意,“好,那我替宝宝谢谢外公。”

  听到这声外公,林父就乐坏了,还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袋。

  林安安去洗手间洗漱,洗完漱就到厨房找早餐吃。

  “对了,安安。”林父到林安安身边坐下,从衣兜里掏出封委托信,“我这趟可不止是来看你,还得采购西北的作物种子,以沙棘、枸杞、红枣为主。”

  信纸边缘磨得发毛,上面盖着七八个红章。

  林安安接过信纸细看,看完又在林父的示意下反了过来。

  看见背面用铅笔写着“荒山改良计划”,字迹是父亲特有的硬朗风格。

  “你妈回去的时候就把荒山的事说了,我这边提交的审批也都过了,等回去后......”

  听林父细细说完计划,林安安心下一琢磨,觉得非常可行!

  自家老爹这举一反三的能力太强了,而且西北的作物在荒山上种,的确是好想法。

  “爸,采购种子不是大问题,我们军区农场就有很上等的作物种子,等空了我让明舟带您去试验田看看。”

  “军区农场的?能行吗?”

  “怎么不行了?我们军区农场也是向外合作的,只是挑选严谨而已。再说,农场的同志们干活,也是要有收入的。”

  “那也是。”

  午饭时,林安安就把这事说了。

  楚明舟直接就应了,“可以,下午我带爸去农场转转。”

  “下午你团里没事吗?”

  “嗯,早上都忙完了,团里还有政委盯着,不打紧。”

  林安安三天后就要去住院了,她也想跟着去看看,结果被全家阻止了。

  下午时分。

  林父林母就跟着楚明舟出门了。

  林安安在军区农场的名声可大了,得知来的是她父母,大伙都客气得不行。

  林父虽然跟田地打了一辈子交道,自己大小也算半个小小领导,可也没见过眼前这阵仗……

  随便拎出来个讲解的,都是连级、副营级干部。

  林父蹲下身捏碎土块,放鼻尖闻了闻,“这土跟我们苏城的黏壤不一样,如果换我来种,就得掺些腐叶。”

  “老林同志不愧是老庄稼户,一眼就能瞧出来。你看那片,开春时就掺了羊粪和腐叶,到时候用来培育新枸杞良种。”一位培育员道。

  林父笑着摆摆手,“每片土地都有自己的优势,像你们这的小米就特别好,穗子比我们苏城的长一半呢!”

  培育员递给林父一个本子,“这是我们的育种手册,上面有种子介绍,其中的‘陇谷一号’就很适合江南种植。

  我估算过,如果在你们那试验成功,产量都得提高三分之一,我还算过你们那的年均降水量......”

  林父也忙摸出自己兜里的本子,上面详细记录了荒山土质数据,上面写的年均降水量和这位培育员估算的一模一样。

  林父肃然起敬,“同志们辛苦了,论专业这块,真没人能比得上你们这群为国家、为土地奉献一生的好同志!”

  “老林同志可别这么说,你们愿意奉献力量开垦荒山,那是为祖国做建设,是无私奉献精神,你们才是高觉悟的好同志!”

第422章父爱浓烈

  楚明舟陪着林父林母在农场待了一下午,夕阳把试验田的地膜照得像碎金铺地。

  林父一直捧着育种手册都不愿意撒手,手指在“枸杞耐旱性数据”那页反复摩挲。

  培育员给了他一小包枸杞种子被他用手帕包了三层,像是揣着什么稀世珍宝。明明种植需要的是枸杞苗,这几颗种子他拿回去也没啥大用,但他稀罕得不行。

  “这枸杞苗要是能在苏城的荒山扎根,不光能固土,秋后还能晒干货。”

  枸杞盛产与西北方,对目前的南方来说,根本没有专业种植枸杞的基地,这要是引过去,不仅市场大,还是盘活荒山的最佳选择。

  林父蹲在育苗棚前,看着那些嫩绿色的幼苗舒展叶片,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我算过,每亩地能种四百株左右,两年挂果,光是卖枸杞就能给村里添笔大进项。”

  培育员给林父倒了杯枸杞茶,红褐色的果实沉在杯底,每颗都胖乎,看着特别讨喜,“老林同志,我们这有改良过的‘宁杞七号’枸杞,根系能扎进岩石缝里,去年在宁夏试点种了五十亩,生命力比普通品种强三倍。”

  他又指向远处一片用铁丝网围起来的试验地,“那边种的是耐盐碱的红枣苗,结的枣子有鸡蛋般大,但论固土效果,还属枸杞最扎实。

  我个人建议,你们最好是专攻一种,先把一种种好了,比什么都强。当然,如果你们想多尝试,我也能教你们种植方法。”

  林母在一旁听得入神,手指无意识地拽了拽林父。

  她想起那片光秃秃的荒山,十里八村都无人问津,春天风一吹就卷起黄尘,还时常害得村口的育苗水路淤塞。

  此刻看着眼前这些在黑土地里蓬勃生长的枸杞苗,突然觉得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蓝图,似乎真的能在丈夫的手里变成现实——

  枸杞的虬结根系能牢牢抓住沙土,待漫山遍野长成红玛瑙般的果实,荒山说不定真能变成“金山”。

  “行,我完全同意领导的意见,先引进枸杞,我们好好种,努力种,把好的枸杞引入南方。”

  “说得好!”

  傍晚回家时,林父抱回来一个大箱子,里面是军区农场支援的育苗技术资料。

  林父宝贝得不行,赶紧抱回屋里去,直说自己要先记住了、摸透了,到时候把资料都带回去。

  “爸,您最近没事可以常去军区农场转转,学学培育和剪苗等知识,等到时候回去了,您还可以给村里的大伙开培训班,专门讲枸杞种植。”

  “我……行,听明舟的。”

  “种子的事您别操心,农场这边会按优惠价供应,运输的话我会吩咐后勤给您安排,保证苗到了苏城还是活的。”

  林父没再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楚明舟的胳膊,眼里的光比星辰还要亮。

  晚饭后,林安安看着父亲把那些枸杞种子样本摊了一桌子,倒是不多,也就一小把,几十颗的样子。

  他用放大镜仔细查看每一粒种子的纹路,啧啧称奇,“它们比普通种子更饱满,外壳怎么会泛着油亮的光呢......”

  林安安脑海里有很多类似的片段,林父好像做事一向如此,特别认真,也特别固执,做就想做好,不管不顾,就一门心思着手。

  如今一晃眼,他的鬓角已染上霜色,可那双看种子的眼睛,却依旧如初。

  “安安。”林父突然放下放大镜,指着桌上一张手绘的地形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村后那片最大的荒山,“我打算先在山下开垦二十亩做试验田,要是枸杞长得好,明年就往山上扩。

  周围各村有闲余的劳动力,我想到时候再成立个开荒合作社,也申请按工分算钱,年底再按个人表现嘉奖。你看,这是我画的滴灌管线图,枸杞怕涝,得把水引到根底下......"

  图纸边缘画着几座简易的工棚和一条引水渠,旁边还用铅笔写着“枸杞种植田规划”。

  这人……还真是说干就干!

  林安安撑着腰凑过去看。

  看着这张画满了心血的图纸,她突然觉得父亲的爱好浓烈。

  她随口说的话,他都愿意一点点扛到肩上,然后用尽全身力气,把它们变成现实。

  “爸……”林安安的声音有些发涩,“您也太厉害了,我相信您肯定能把这事做成!到时候大伙都能跟您赚到钱,过上好日子。”

  林父哈哈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是,要是能让荒山上挂满这‘红宝石’,我们那肯定会富起来。”

  窗外的月光渐渐浓了,众人都回了屋。

  林安安往楚明舟身上靠,要他给自己按按头。

  “在想什么?”

  “在想你。”林安安是脱口而出,半点不走心。

  楚明舟的动作顿了顿。

  林安安朝他眨巴眨巴眼,“干嘛?不信啊?”

  楚明舟的指尖停在林安安发顶,月光透过窗棂给他的轮廓镀上银边,听见她那句“在想你”时,他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