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棠元
林安安把人迎进门,拿出好茶,立马给人泡上。
“版税比例我给你争取到了,就按百分之五。至于印刷数量,本身我们社长是打算批五千本看看市场反应,毕竟你还是新人作者嘛。”
刘卫东是真渴了,忙端起茶水吹了吹,喝了好几口,“但我非常看好你的作品,毕竟是双语的,可遇不可求啊!所以我申请了各印两万本。”
林安安对这年代的出版数量不是很明确,但是从五千到两万,就可想而知……
“刘编辑,真是谢谢你。”
刘卫东笑着摇摇头,“不必客气,印两万本试试市场,如果好的话,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为你争取。”
“谢谢。”
刘卫东又说了好些细节。
最起码林安安觉得他画的大饼非常有诚意,是给夹了馅的,让人吃着舒坦。
该谈的谈完后,林安安去换了件外套,两人就出门了。
“我的意思是加急出版,像《春日来信》就很契合现在的时间段,等开春的时候一上市......”
两人说着往军区大院外走去。
好巧不巧,迎面碰上了王婶子跟胡大娘。
王婶子瞅了刘卫东好几眼,嘴唇蠕动了两下,欲言又止。
胡大娘则眼珠子轱辘转。
只一眼,林安安就看出了她的坏心思。
林安安可记得她呢,前段时间在公厕还见过一面来着。
“王婶子,挺巧啊!”
“林同志啊……”
经过上次楚明舟在公交车上那一出,林安安就受够了,她可不想次次怀孕!
也不能凡事都沉默,等事情到头顶上了,才让楚明舟解决。
所以她现在要的就是主动出击!
她们那么爱嘴碎,那么爱吃瓜,那就把瓜喂她们嘴边去。
林安安笑着朝王婶子点点头,笑容得体又温和,“这不,我的书要出版了,现在得去签合同。”
“啥?出书?你?”
胡大娘都听懵了!
她对林安安的印象可不好,不,是太差了。
一个姑娘家家的,在公厕里让人吃饱了擦嘴,一点素质都没有,这样的人还能出书?
林安安抬手捋了下头发,“可不,大编辑都上门请了,我这就要去出版社呢!等到时候书出版了,给婶子们也带一本瞧瞧。”
胡大娘皱起眉,问的话都没经过脑子,“大编辑?就他啊?”
刘卫东抬了抬眼镜,打量了胡大娘两眼,没吃准,毕竟这是军区大院,他也不敢乱说什么,就怕得罪了了不得的军属。
“这位是源映出版社的刘编辑,源映出版社可是西北最大的出版社。”
“啊?”
胡大娘还想说什么,被王婶子一把扯住了。
王婶子讪讪一笑,“林同志,恭喜你啊,都能出书了,真是厉害。”
林安安摆摆手,“还行,那我们就先走了,你们忙。”
刘卫东点点头,跟着林安安继续往外走,也没理王婶子她们变来变去的脸色。
两人来到出版社,林安安仔细阅读了合同条款,确认无误后,就签字了。
刘卫东朝林安安伸出手,“林同志,合作愉快!接下来我们会按照计划,尽快推进出版事宜。”
林安安跟他轻握了下手,“谢谢。”
刘卫东又喊来两名年轻同志,说是宣传部的。
“提前曝光肯定是在报纸,我们出版社有很丰富的纸媒资源。等第一批书籍铺开销售,如果能达到预期,那我们就会安排举办签售会,为书籍跟林同志增加曝光率。
另外像《萤火》我觉得可以在学校、图书馆这些地方举办一些小型的读书分享会,吸引更多读者。而且,现在大家都很关注文化交流,我们这书是双语版,在必要条件下,还有机会进入......”
一切谈妥,林安安就告辞了。
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
冬日的傍晚,寒风凛冽,吹得林安安不禁裹紧了身上的外套。
街道两旁的路灯相继亮起,昏黄的灯光晕出一圈圈柔和的光晕,与天边残留的一抹晚霞相互映衬着。
林安安坐上了回军区大院的公交车,心情格外舒畅。
回想起今天与刘卫东的交流,以及出版社为她的书制定的宣传计划,她就觉得有盼头,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公交车路过一个小广场时,猛地一个刹车,有好些人往车上挤。
林安安无意间看向窗外,看到了一道很熟悉的身影……
第174章鼓励
林安安定睛望去,入眼是一道修长的身影,他身穿深灰色长款大衣,大衣的质地看起来颇为上乘,在昏黄路灯下泛出高级的光泽。
林安安的心跳陡然加快,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汹涌袭来。
就在她想仔细看时,公交车已经启动,那道背影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视野尽头。
这是……
“林同志。”
林安安思绪被人打断,抬头看去,居然是罗婶子跟李露。
“咦,婶子,好巧啊!”
林安安坐在最后一排,身边正好有两个空位,立马给人让了路。
罗婶子怀里抱着个襁褓,里面的孩子被裹得严严实实的,瞧不见模样,想必是李露那四女儿了。
“咱们省妇幼保健院刚开业,我就带露露跟小妮儿去瞧瞧,林同志你这是……”
罗婶子主动搭话,林安安也没藏着掩着,“哦,我刚去了趟出版社,签了个合同,正准备出书呢!
我这身体向来不好,在家也帮不上什么忙,以前写过一些文学作品,就想出版看看,能不能赚点生活费。”
罗婶子一听,眼中满是赞叹,“林同志,你可真厉害啊!还能写书出版,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大学生就是跟普通姑娘不一样。”
李露脸上挂着浅笑,眸底带着几分羡慕,“是啊,林同志真厉害。”
林安安笑着摆摆手,“我这也就是试试看,能不能成功还不一定呢!不过人嘛,机会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不能轻言放弃。”
“林同志说的好啊!你这么有本事,写的书肯定也好,能被出版社看上,肯定是顶好的。”
“借罗婶子吉言。对了,露露跟小妮这是怎么了?”
提起小外孙女,罗婶子就犯愁,轻轻叹了口气,“这孩子苦呐!在娘胎里就弱,又是个早产儿,底子弱得很。
我琢磨着省妇幼保健院是新开的,医疗条件肯定好,就带她来瞧瞧。不过这瞧也瞧不出什么毛病,只说她们娘俩都营养不良,得好好养着。”
说完,罗婶子轻拍了拍襁褓,露出孩子小脸给林安安瞧。
真是小小一点,明明满月了,看着就跟刚出生没两天似的,黑瘦黑瘦的,额间还有些皱巴。
林安安感觉自己心被狠狠揪了一下,特别难受。她微微倾身,目光落在那被层层包裹的小妮儿身上,轻声说道:“早产的孩子是得多费心,罗婶子,您也别太忧心,小妮这问题不大。”
“是,我这心里啊,就盼着她能健健康康长大,跟露露都能好好的。”
李露咬着下唇,轻轻握住罗婶子的手,什么也没说,低垂着眼眸。
罗婶子见自己几句话让氛围都变差了,忙笑着转移了话题,“我家露露以前也本事,画画、写字都特别好。也开玩笑说过,说自己长大了要出书呢,还要做画家,做书法家。”
李露轻扯了罗婶子一下,“妈!别开玩笑了。”
林安安听了罗婶子的话,笑着看向李露,“露露,我看过你的画,很漂亮。”
“啊?”
“就在你家门口。”
当时罗婶子就说,他们家门口那石雕都是根据女儿画做的。
在石雕上都那么好看,可想而知,李露画画功底很不错。
李露脸颊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林同志,我那就是小时候瞎画瞎写的。再说,这些都是没本事的爱好……”
“没本事的爱好?”
这已经是林安安第二次听到他们对爱好的定义了。不管是从老师嘴里,还是在普通老百姓嘴里,都觉得这些是没用的爱好。
可能是受文革影响,现在的教育方针是比较偏的。他们并非不注重文化,只是把孩子的学习看得相对偏重,却把孩子的爱好看得极轻。
林安安坐直身子,声线也变得严肃起来,“露露,你可千万别这么想,在这个时代,大家或许因为各种原因,更看重实实在在的成绩、能填饱肚子的手艺,但文化艺术的滋养同样不可或缺。
你看上山下乡的知青们,他们投入艰苦的环境中,不仅是为了参与生产劳动,更是为了积极传播文化知识,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这就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罗婶子面色犯难,“这……林同志,你说的有道理,可咱普通老百姓,就盼着孩子能有个安稳日子,有些爱好……的确不能当饭吃。”
林安安轻轻摇头,耐心解释:“罗婶子,您看啊,现在社会在慢慢发展,以后肯定会需要更多有文化、有艺术素养的人才。
就拿出版行业来说,要是没有会画画的人来设计封面,没有会写字的人写一手漂亮的宣传语,书籍怎么吸引读者呢?”
“理是这个理。”
经过闲聊,林安安知道了李露不仅有天赋,还有奇遇。她曾经被两位下放来干活的老画家指导过一段时间。
其中一位是非常有名的国画大家,另一位则是外国人……
只是后面李露嫁人了,她就再没拿过画笔,因为婆家人不喜欢。
“露露,你想试试封面设计吗?”
李露眼眸微微睁大,满是不可思议,“安安姐,你的意思是……”
上一篇:主母心声被偷听?照样反杀极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