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至于自我介绍,就不必了。
一般来说,夫子肯定会把自己过往经历,科举之路,当过官的,还会谁自己最高官居几品,以及教过多少学生,认真说说。
这既是告诉学生,自己有真本事。
也是让彼此熟悉。
可他们之间,肯定不用。
所以这一上来,就要教书了。
纪伯章确实有准备,他这几日闭门不出,基本也是在做这件事。
他要按照书本上说的,因材施教。
所以给每个人都准备了不同的课程。
像纪霆,纪风两人,有一套方案。
纪阳纪雨,则为一套。
七妹纪晴指了指自己:“大伯,我呢。”
“纪夫子,我呢?”纪小晴赶紧改口。
“你,单独一套。”纪伯章道,“我会单独教你,尽快赶上他们四个的进度。”
啊?!
不要啊!!!
她不喜欢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法,好像挺合理的?
就连纪霆也觉得,因材施教,是个好办法。
纪家家学又有了读书声。
消息传到各房,大家反应不同,却都觉得可行。
还要是大伯,读书厉害,教书也厉害。
就连纪家两位出嫁的姑姑,也都回来看看情况。
她们两家的几个孩子同样在读书,不过只是在普通私塾读。
倘若家学好,肯定想送过来的。
家里肯定不会反对,纪伯章本人也直接点头。
反正现在看来,纪家家学情况极好。
有榜眼教学,这还用说?
可在其他人读书,纪夫子去教小七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
纪伯章深吸口气,指着《神童诗》道:“劝学第三首,再背一遍。”
小七一脸迷茫。
劝学第三首,哪一首?
共计十四篇劝学诗,谁知道第四是哪个。
十一岁的纪小晴咬咬牙,闭着眼随便背了首劝学:“少小须勤学。”
她一开口,纪霆,纪阳,纪风,纪小雨齐齐摇头。
不是这个。
纪霆扭头,对了个口型:“学向勤中得。”
原来是这个!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
“三冬……”
三冬什么啊,死脑子快转呀。
纪小晴眨巴着大眼睛,肉嘟嘟的小脸满是求知欲。
见纪夫子并不生气,继续冥思苦相,并偷偷看三哥哥他们。
再看六妹妹小雨的口型,纪小晴终于想起来了。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中饿!”
只听四个齐齐头捶桌子的声音。
谁笑腹空空,不是腹中饿!
纪伯章深吸口气,好在他面容严肃,谁也看不出他的想法。
“最后一句错了。”纪伯章用平静的语气道,再把这句话的出处,解释,统统说了一遍,让小七继续背。
教学生,还是要温和一点好。
他跟薛馆长不同,不能太过严厉。
但问题是,纪伯章从严肃平静,到严肃狰狞,只需要一个上午的时间。
辅导一个小七,让他抓狂到极点!!!
怎么就不会呢。
这首诗翻来覆去,怎么就背不出来呢。
这不是看一遍就会吗?
就算看一遍不会,看个十遍八遍,难道还不行?
“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怎么就背不会呢。”纪伯章努力平息怒火,尽量用温和的语气说话。
再次给小七解释这句话的出处。
“这首神童诗集劝学篇第七。”
“全文为,莫道儒冠误,读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泽善则身。”
“小七,你知道其中意思吗。”
小七也想知道,可她不算明白,只能迷迷糊糊道:“意思是,不要责怪儒生帽子碍事,读书肯定是对的!”
“达就是厉害的意思,厉害了就要去相看天下,出去玩!”
“穷的话就待在自己家里。”
纪霆想笑不敢想,其实这话,好像也有道理吧。
其他人也差不多,强忍着没笑出来。
纪霆他们都没心思学习了,偷偷看小妹背书。
也是纪夫子没有教学经验,丝毫没发现,他耐心教小七,其他孩子们已经开始看热闹。
纪伯章再次深呼吸,没什么表情的脸,再次拯救了他。
“理解得虽有误,却也不能说极错。”纪伯章认真解释道。
“莫道儒冠误,读书不负人。”
“这里的儒冠指的是学问知识,并非指儒生的帽子。”
“知道了这个意思,再说说其中意思。”
小七这会已经不怕大伯了。
小孩子感官敏锐,她已经发现,大伯绝对不会吼她,更不会像其他夫子那般严厉,大着胆子道:“就是,不要说学问知识没有用,读书写字不会辜负人!”
不错。
终于对了。
家学里除了小七之外,其他人全都松口气。
连身边书童丫鬟都齐齐点头。
纪伯章同样如此,继续教下一句:“那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则出自《孟子》尽心章句。”
说到这,纪霆看过去。
不好,这句开始变得难了。
就听他爹侃侃而谈,解释得极为顺畅,开口先把出处说明白了:“孟子对宋句(gou)践说,不管别人理解,或者不理解你,都要自得其乐。”
“宋问,如何自得其乐。”
“孟子就答了这么一番话。”
“尊德乐义,就可以自得其乐。故而士穷不失义,达不留道。”
...
“最后一句便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明白否?”
不明白。
小七稍稍摇头,看大伯不吼她,开始使劲摇头。
她不明白。
果然,大伯并不生气,继续认
真解释:“这里讲的是尊德乐义,只要如此,不管失意还是得志,都可以自得其乐。”
“得志的时候,恩泽百姓。”
“不得志时,修身养性。”
“最后总结出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