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不说这些。
只讲今年本地粮食收成,那也是比往年都要高的。
连着两年,本地小米小麦产量一直在增加。
这同样是结果。
这不就是他们来的目的吗。
旁人说纪霆因为新化肥作坊的事不能升迁,那这两年就白干了,接下来一年同样白干。
他们说得对吗?
在乎他们的评价,纪霆根本走不到今日。
他以前是个纨绔,之后是大家口中的天才。
可归根到底,他都在做自己的事。
王县丞恍惚了下。
以前给别人做副手的时候,多要考虑这些东西。
来纪霆这里,竟然完全相反。
对啊。
别人说这几年白费了,纪霆要重新再来。
但事实上,他们这个团队磨合得更好了,而且也做了实际的事情。
看贺捕头那边的情况就知道了。
本地百姓可以不像官场上的那些人。
他们是最明白门北县发生了什么事的。
纪霆虽能言善辩,但这种时候,不用说太多。
跟在他身边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不过是一时没转变思路罢了。
不要忘了他们过来是做什么即可。
至于明年情况如何,下个任期在哪度过。
纪霆倒不是很在意。
而且他也提前婉拒了大皇子帮他某职位的
想法。
这话不能明说,不过其他事情还是可以讲的。
“不止这一年会比较艰难。”纪霆直接道,“下一个任期,依旧不会轻松。”
“京城关系复杂,我想,我还是要低调行事。”
纪霆说自己低调行事,这可是很罕见的。
但他斟酌许久,做了这个决定。
尤其是小雨要嫁给大皇子当唯一侧妃,就足以让纪家不能再出风头了。
纪霆接下来要说的,那就是大家的前途。
以后这几年,他这日子不会太好过,大家要是有困难,可以跟他说。
这意思就是,以后要吃苦了。
想走的,这会儿可以走。
纪霆本人大度,肯定不会记仇。
可他这话一说,王县丞跟刘主簿等人不高兴了。
“大人,您把我们当什么了?”
贺捕头更是道:“我们岂是不能同甘共苦的人?”
纪霆却摇摇头,让他们回去之后,跟手底下的人商议。
众人沉默片刻,也是,他们自己不在意,手底下却是要再说说的。
毕竟当初跟着纪大人,那可是一份美差。
不少人都觉得这事前途广大,故而愿意千里迢迢来到边关。
如今这机会没了,还是要再说的。
纪霆也是趁这个机会,精简一下人手。
都说患难见真情。
自己身边的人,同样也是如此。
纪阳自始至终都没说话,等其他人走了,纪霆直接道:“咱们兄弟间,不用讲这些。”
确实,反正纪阳他是不会走的。
就算去要饭,也要两兄弟一起。
门北县衙门众人,最后离开了四五个。
当时确实冲着纪霆有前途来的。
现在看着他得罪太后的人,皇上也不打算保,只觉得指望不大,准备另寻前程。
而留下来的人,肯定更加忠心耿耿,气氛反而更和谐。
纪霆等人刚松口气。
便又收到一封信件。
贺捕头把信件拿过来的时候,还有些迟疑。
正是齐家来信。
外人都觉得,这是纪大人未来岳丈家。
这个时候来信,是为了什么?
难道也要撇清关系?
齐家当初无妄之灾,皇上一直记得。
故而外放满了之后,就让人召他们回京。
如果齐家这个时候把婚约解除了,倒是也正常。
而此刻的京城齐家。
就是为这件事发愁。
他们纪家跟齐家,就没有一起走运的时候。
都是一个地方出来,运气却是一会你好,一会我好。
想找个机会,把当年的误会说清都不成。
毕竟现在要是说什么两人没亲事。
岂不是对纪霆落井下石。
他任期内刚出事,这又来解除婚约。
反观齐家被皇上挂念不说,齐家三儿子齐宜昭,正是今年京城乡试案首。
看起来也是前途无量。
即使纪家说没事,他们也做不出来这种事啊。
至于对纪霆本人的看法,齐家只觉得他冤枉。
这孩子是真想做事的,只是被人陷害。
跟齐家当年差不多倒霉。
这么想着,便更束手束脚。
干脆暂时不提这事。
所以这信件的内容,确实跟亲事无关。
主要还是齐宜昭提醒纪霆,要小心朔州知州。
纪霆看到这封信件可比澄清婚事要严肃多了。
小心朔州知州。
齐宜昭讲,这是他在国子监无意间发现的事。
“朔州知州的两个儿子,都被人保到国子监读书。”
“如今这种举荐学生到国子监的事非常少,而且听几个学弟说,他们文章并不算好。”
这跟齐宜昭本没什么关系,还是他妹妹齐宜书对他道:“朔州知州,看是纪霆所在的地方。”
不等齐宜昭点头,齐宜书下意识道:“难保不是下一个张管事。”
下一个张管事?
齐宜书又道:“虽情况不同,道理却是一样。”
已经被流放的张管事,不就是想升迁,从而被驱使做事。
那朔州知州被纪霆“连累”,难免有想法。
说不定同样会被利益驱使做些什么。
现在的国子监那么难进。
一个偏远之地的知州,如何运作的?
经过小妹提醒,齐宜昭立刻写了信过来。
见微知著。
齐家小妹好厉害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