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水蔚蓝天
秀娘强硬地扒了顾安的披风,把他头上的两根长条也薅了下来。
听过解释的张梓若:“……”
其实,这披风顾安渲染地还挺漂亮,粉粉绿绿的,很有春天的感觉。
就是没想到会是一块儿孝布……
张梓若罕见地没有袒护学生,而是教导顾安,拿家里的东西一定要告知家长。
顾安揉着眼睛,抽抽噎噎地点头。
秀娘见所有的学生都因为他们母子停了下来,不好意思道:“张夫子,给您添麻烦了。您快带孩子们忙去吧。”
“回来再收拾你!”
秀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顾安的小屁屁上又打了一巴掌。
顾安“哇”的一声又哭开了。
旁边的猴娃举着拧开盖子的宝葫芦,放到他眼下接泪。
“菩萨,杨枝甘露!杨枝甘露!”
顾安哭得更伤心了。
第71章 看你是个好猴儿,加入花果山吧
林举人失了一惯的君子风度,以拳掩唇,别过脸去,肩膀抖个不停。
张梓若哭笑不得地让猴娃收起葫芦,安慰好顾安,重新率领大部队出发。
县城的学生们站在一旁,和顾安他们泾渭分明。
从出发之时,他们就满面迷茫地望着神气洋洋的乡下学生。
他们想不明白,同样是村里的孩子,为什么别村孩子面对他们都会自卑,河湾村的这些家伙却不会?
明明那些家伙瞅见自己身上的好衣服时,目露歆羡渴望。
看见他们拿的点心吃食,会不自觉地咽口水。
但河湾村的这些家伙都像沈照一样,不仅不讨好他们,一转眼,还都拿着奇奇怪怪的东西,变得骄傲了起来。
尤其那个叫什么顾安的,人小头高。踮着脚,也要和他们比,谁的下巴扬得更高。
这会儿看顾安被揍,县城的学生们挤眉弄眼,小声嬉笑。
时不时地瞧向顾安,交头接耳地窃笑。
顾安气鼓鼓地、泪眼汪汪地瞪他们一眼,找顾云淮告状。
“班长,他们都在看我。”
顾云淮凉凉地扫视县城学子,“看什么看?没见过菩萨降甘霖?”
顾安嘴一咧,又想哭了。
张梓若给顾云淮一个不赞成的眼神。
顾云淮朝她露出一个小小的笑容,转头安慰顾安。
“成大事者,不拘一格。他人的注视与目光算什么!你就当自己和唐僧一样修行,刚才的事只是一个小小的磨难。”
顾安吸吸鼻子,“可我没有徒弟。”
顾云淮:“你的两个堂弟不是你的徒弟吗?”
“是哦,那我婶婶什么时候给我生个沙和尚出来?”
顾云淮:“……不知道。”
……
一大群人说说笑笑,终于到达了乐园。
乐园两侧,许多马车停在小篱笆隔出的车位上。
大门外,站着几个摇着扇子,品评大门画作的读书人。
六个穿着葛衣草裙的小猴子,手里抱着金箍棒,分两列站在苍山瀑布大门前,听读书人念诗。
小猴摇着毛手,“不好不好,这诗作的不好。”
读书人笑问:“哪里不好?”
“听不懂、听不懂!”
几位读书人朗声大笑:“你这小猴子,听不懂便是不好?”
“夫子讲的我们能听懂,举人老爷讲的能听懂,燕哥哥讲的也能听懂,你们的听不懂。”
于越跳下马车,尚未靠近便笑了起来。
“文乐兄,阳平兄,德本兄……莫非你们想要通过作诗走正门?”
“非也,非也。我们只是望此美景,有感而发。这小猴子在旁边听了半晌,竟说我们做的不好。”
于越哈哈大笑:“你们可别当他们是普通的小孩子,他们也是小小读书人呢!”
“哦,小猴子,不妨你们也来做上一首诗?”
刚刚站定的林举人忽然掩面想走。
张梓若和知道内情的于家三口、燕飞等人都抿唇偷笑。
门前,小猴子们颇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信心十足的吟道:
“我做的这首诗叫做《门上浪花》。
一朵两朵三四朵,五六七八九十朵。”
林举人的脚步悄悄往后躲。
读书人们边摇头边笑。
林举人的学生们也都捂着嘴笑。
程明达好笑地微微摇头叹息。
旁边的沈明珠面色平静,早已料定了这种结果。
小猴子声音清脆,“千朵万朵无数朵,跃入空中永不落!”
程明达的叹息戛然而止!
燕飞惊讶!
于家三口面露惊愕!
林举人的袖子疏忽而落,神色惊喜!
“好!”他率先叫道!
门前的读书人也都回神,瞅瞅大门上飞溅的浪花,神色复杂的夸赞道:
“倒是我们小瞧了这位猴兄弟!小兄弟,给你赔个礼!”
几个读书人合上扇子,真给他们作一揖。
小猴子咧着嘴高兴不已,也连忙学着他们的样子还礼。
还稚声稚气地夸奖:“兄台,你们知错能改,胸怀宽广。我看你们天赋不凡,是个好猴儿,要不要加入我们花果山?”
众人错愕,紧接着爆出一阵大笑。
于越拍着他们的肩膀。
“几位兄台,我也看你们有天赋,不如索性入了这花果山!”
宋文乐几人也是性情中人,当即把扇子收起,问小猴:“小前辈,我们加入花果山,要到何处去领武器,同你们一起值守?”
小猴儿朝他们摆手。
“你们新来的猴儿,哪能守门面?今天有这么多人,你们去侧门帮忙抽查吧!”
宋文乐几人去侧门帮忙。
结果,发现老猴儿抽查学生的内容,他们未曾读过!
“这、这些是何书?”
“《三字经》、《增广贤文》、《笠翁对韵》……”
“为何我们从未听过?”
宋文乐几人望着背得一个比一个熟的孩子们,恍恍惚惚,感觉自己就像个假的读书人······
第72章 悄悄回头看
程明达听了小猴子作的诗,再听学生们背诵的内容,目露惊叹,眸中精光熠熠。
先前只听燕飞提过,河湾村人人向学,却不知随意一个看门的小童都能做出看似简单,却童趣精妙的诗作来。
更不知河湾村的启蒙是如此发人深省,且朗朗上口!
他同宋文乐几人一样,对河湾村之人所学的启蒙之书充满了好奇,恨不得能拿到全本一睹为快。
“敢问老兄,你所说的这几本书在何处可以借阅?”
“借阅?”
老猴从木桌抽屉里抽出几张纸。纸张正反两面都用铅笔写着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字。
“给,这是做的笔记。我家娃娃是张夫子的学生,我可是买了铅笔后,特意让他从头又讲了一遍,记得再全不过了。”
“张夫子?”
程明达与宋文乐等人都回头去瞅瞧在后面边抽查功课,边维持秩序的张梓若。
“知张夫子有才,却不知竟是如此旷世奇才!”
上一篇:侄媳妇变媳妇,年代大佬心慌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