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恶毒养母:把反派暴君养歪了 第367章

作者:山水蔚蓝天 标签: 穿越重生

  而落考的石头和过于活泼的猴娃,被留在京城的照儿、安安、虎娃等人,压着头补习,每日读书读得天昏地暗。

  京城男校出来的人才更是不用说,如星星一般散落各地,照亮一个又一个地方。

  京城女校的第一名,是公认的德才兼备,嫁给云淮做了皇后。凡是上了女校的女子们皆倍受各家的追捧。

  然而,这些女学生们不仅有了不输男儿的才华,也有着不输他们的志气,一心想着建立自己的事业。

  张梓若在朝为官,为天下女子们开了一条先河,铺平了一条道路。女学生们以她为榜样,不断奋斗,努力造福百姓,做出成就。

  云淮顾及天下读书人的反应,虽未改变科举制度让女子参加考试,但对有突出贡献的女子,照样封官,让女子逐渐进入朝堂。

  朝堂上不知不觉已经换了许许多多的新面孔,而这些新面孔几乎都出自知行学院。其他人虽不是知行学院的学子,却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云淮用起这些人来,简直如臂使指,再顺畅舒心不过!这些新生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光芒之强,力量之大,令周边各国瑟瑟发抖!

  经常到边境打秋风的匈奴被一路打穿,王廷被端。认为大魏朝富有,而前来侵扰掠夺的海岛小国,被大魏的炮弹来来回回、反反复复轰了几轮,犁了几遍。

  照儿让人去寻找残余的贼人。

  带兵出征的北熙:“要把他们都杀掉吗?”

  一起出征的潘英和邓越:“留贼人作甚?”

  “拉一部分献给皇上啊!”

  照儿笑眯眯道:“不要只顾着杀杀杀的,放人一命如造七级浮屠。把躲起来还活着的贼人组织到一起挖矿去。挖出来的金矿银矿运回去献给皇上。”

第536章 甩手掌柜

  大魏朝的各大海岸码头皆一片繁忙。水手们喊着号子扬帆起航,外来的商船和返程的本朝船只停靠在码头。搬运货物的人来来往往。卖东西的小贩高声吆喝,旅店的小二热情的在码头招揽顾客。

  朝廷的大船披风破浪归来时,引得码头的百姓们驻足观望。

  “是朝廷的船回来了!”众人喜气洋洋,“也不知道大人们又带回来了什么好东西?”

  “嘿嘿,带什么都好!单是陈泽大人出海带回来的土豆和红薯,我就觉得已经很了不起、很满足了!全家人都能吃饱肚子,多好!”

  “哈哈,你吃饱肚子就满足了,万事不担心。皇上和大人们要操心的事情可就多了!

  以前我想着咱大魏就已经够大了,一辈子也走不完。没想到海外面还有那么多地方呢!还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人哩!

  上次那个昆仑奴你见了吗?听说外面还有很多黄头发、红头发,蓝眼睛、绿眼睛的人呢!”

  旁边的人也顾不得喝水了,忙问:“你咋知道?”

  “一看就知道你没去听讲!县令大人不是派了人每日在布告栏前,讲解最新的公告,读报讲报吗?

  《魏民公报》和《河湾文化报》上都说这回事了!还说外面的大陆地方特别广阔,还有的地方人很懒,可那的粮食就是长得特别好!听的可羡慕死我了!咱们大魏多少人辛辛苦苦研究,才把粮食的产量给提上来啊!”

  “这倒是!”旁边卖茶水的老伯接话,“那边的人也太不惜福了!所幸咱们也算有福,皇上让人出海带了各种各样的种子回来。现在日子比以前好吃,东西也比以前香多了!”

  老伯说着,像是回想起什么美味似的咂咂嘴,“朝廷推广出来的种子和榨油法,就是好使!如今油水多了,不管是炒,还是煎,还是炸,反正就一个字,香!”

  “哈哈哈哈哈哈,净说大实话!”

  在茶摊上喝水的人哈哈大笑,“你就是不煎不炸,这么多吃食种类配搭在一起,也尽够了!今儿个吃一种,明儿个吃一种,够您老啊,吃到一二百岁的!”

  老伯听的笑开了花,忙给客人续上一碗茶,“借诸位吉言!我要是能活到那岁数,说不定还能上上报纸,也许有幸还能去趟京城,瞅瞅了不得的知行学院!”

  “知行学院还真是得去一趟!能从里面出来的人都是这个!”茶客翘起大拇指,在空中用力一顿,表示顶级的赞赏!

  邻桌人激动的附和:“没错!听说咱县令大人就是从知行学院出来的!”

  “不对不对!我听说咱县令大人是知行学院的学生培养的人才!”

  “哈?”

  ……

  百姓们的讨论淹没在大船靠岸的热闹喧嚣当中。

  朝廷从海外带回来的粮食,种子,香料,金银宝石等,极大的刺激了百官世家。

  众人对出海,有着无比高涨的热情。海船的研发改进,在朝廷与各大世家及顶尖匠人的通力合作之下,迅速发展,技术水平突飞猛进。

  户部再不叫苦了,国库前所未有的丰盈!

  兵部也极为高兴,将士们吃得好,穿得好,武器装备更是好!不仅每月银钱发的多,还有各项福利补偿!每一支部队都兵强马壮,将士们都嗷嗷叫着想要去打仗!

  吏部经常有着幸福的烦恼,人才太多,选哪个?

  相较而言,礼仪部的人就苦恼了。朝廷的新政层出不穷,他们经常要随之改进制度,或从头上敲定一套从未有过的仪式,以及相配的服装礼仪等。

  而且,现在的同僚们可不比往常,对礼仪说在乎的时候在乎,说不在乎的时候,那可是真不要脸啊!全程就讲究一个务实。

  工部的人比礼部更忙,往常不怎么受重视的部门,在全国搞大基建的时候,每个人都忙成了陀螺。

  各部门的官员都忙忙碌碌,来学院兼职的人大大减少,所幸学院早已不缺高质量夫子,学院依旧正常运转。

  身为三校总院长的张梓若,听上去似乎事务繁多,实则比任何一名夫子都要轻松。

  男校的事,她基本扔给老皇帝,二皇子和退休的官员。

  女校的事扔给皇太后和太妃们。总校一直由孙明负责。

  她就顶个名头,潇潇洒洒的当甩手掌柜。带着美人,泛舟游湖采莲子;或者听琴赏剑舞;或者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悠哉悠哉的读话本。

  觉得自己太堕落了,就去教上几节课,或者跑去和二皇子及学生们一起做实验。做完实验,带着大家伙一起去吃烧烤。

  或者去学生家家访,给情绪不对的学生当当心理导师,亲自带学生一段时间。

  学生在她身边,感受到稳定与安心,逐渐向她吐露心事。张梓若逐渐调整方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被她带的学生渐渐变得活泼自信,脸上笑容越来越多,做事也越来越果决有魄力。不仅成绩进步,在班里的人缘也变得越来越好。

  同学们问他改变的原因,他说,院长除了带他之外,还给他父母上了课,不是寻常的上课,而是让他的父母学着做一个理解尊重孩子的父母的课程。

  同学们大为羡慕,有许多同学找到张梓若,叽叽喳喳的表示,自己要掏钱送父母上学。

  他们愿意筹资新建一所学校,就叫做知行学院父母培训学校!

  张梓若哭笑不得,就这个名字,肯定没人来,谁愿意承认自己做父母不行?

  但面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她只好教孩子们一些和父母更好沟通的方法,并表示自己以后会多多家访,因人因加制宜,给他们的家人制定合适的方案。

  学生们高兴不已,恨不得她立刻就到家中去家访。

  张梓若无论到哪一家,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大家知她喜爱美食,皆备有美味佳肴,或风味独特的小吃。走的时候,还想要再给她塞一些好吃的。

  照儿时常担心她运动少,吃的多,对身体不好。

  云淮往张梓若府中放四名太医,一有什么新的美味佳肴,照样让人立刻送来。

  地方贡上的上好布料,宫里的御用器物,流水一般往张梓若府上送。不管张梓若用不用,反正给她备一份,等她想用的时候,保证库房有。主打宽备窄用。

  照儿的妻子总是惶惶不安:“这么多御用之物……我们家是不是盛宠太过?”

  照儿:“什么盛宠?那家伙是争宠!”

第537章 排不上号

  跟随在张梓若身边的人有很多,除了想要尽孝的儿子儿媳们,还有性情各异的学生们,来到京城后大包小包来伺候的徒子徒孙们。

  照儿和程思琼生了一子一女,云淮得了两个儿子后,府上就更加热闹了。府里就是一个小型游乐园!

  不仅他们兄弟两个的孩子在这里玩,潘英、薛晋、安安等人的孩子也都抱了过来,每日像一群小鸡宝宝似的跟着张梓若东跑西跑,围着张梓若叽叽喳喳地说些可爱的童言童语。

  要不是照儿住在家里,在他娘面前差点排不上号。

  然而,一腔孝心的照儿,自从蓄了胡子后,逐渐失去了娘亲的宠爱。

  张梓若时常痛心疾首:三十来岁的人,养什么山羊胡?好歹也是一个俊美迷人的主角,怎么结婚有了孩子后,就成了这模样?

  果然童话故事只能看到结婚吗?

  照儿摸着胡须,暗自忧伤。他和妻子探讨:“莫非有人暗中重伤我,向娘吹了邪风,所以,娘讨厌我了?”

  他妻子掩唇而笑,“非也。”

  “那为何娘看我一眼就别过眼去?还不断地感慨,还是孙子孙女更可爱?我做儿子的不好吗?”

  程思琼笑不可遏,“娘说你以前长得养眼,现在有点伤眼。”

  照儿捂住胸膛,“我可太伤心了。娘为什么跟你说,不跟我说?”

  “他说你升了官,和老大人们共事,不想被当做年轻人,想要表现得成熟,精心养那么久蓄了点胡子,不容易,就不打击你积极性了。”

  照儿桃花眼一弯笑了起来,“我在娘心里,分量到底还是比孙子重的。”

  程思琼没好气的拿手指点他,“这你也跟孩子争!”

  “自然,免得那几个小家伙整日得意得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

  ……

  张梓若没想到自己以前总是让程夫子和镇国公等老大人们老年再就业,等自己年龄大了也是再就业的一份子。

  一票的小孙孙小孙女,可爱是真可爱,可有时候也特别折磨人。

  云淮、照儿、安安他们对孩子们千叮咛万嘱咐,让孩子在张梓若面前乖一点,让她开心一点。一旦孩子不乖,立刻拎回去教训。

  张梓若心疼的不行。都是可爱的小宝宝,怎么能用那么严苛的教学手段?况且这些小宝贝们比着他们父亲小时候调皮捣蛋、蔫坏的行为可单纯乖巧太多了!

  她放心不下,干脆自己出手教导。朝廷内外的老朋友们闻风而至。

  “教几个孩子是教,教一群也是教,能不能把我家的孙子孙女也送来?”

  张梓若一口应下:“送来吧!以后知行学院从幼儿园到科举,全乎了!”

  知行学院扩建,多了个幼儿园。张梓若教孩子的同时,另外培养了一批专门教小孩子的老师。

  云淮、照儿和学生们担心她会累着,时不时过来看看,替她培训幼儿班的夫子,或替她上课。

  偶尔有孩子耍脾气,拍桌子叫喊不肯吃饭,一看到食堂窗口前打饭的人,立刻老实了。

  无他,食堂里除了打饭的工作人员,还有担心院长身体,来帮忙照顾孩子的原九班学生。

  如今他们在朝廷里都是实干派人物,个个甚有威势,眼睛一瞪,闹脾气的孩子就像跑气的气球立刻瘪了下来,想哭又不敢哭,挂着两泡眼泪,老老实实的把饭给吃完。

  无论做什么,总有一堆的人抢着帮忙干活,张梓若的生活再逍遥不过,整日乐呵呵的,年龄大了也像个顽童似的,有时会带着孩子们一起恶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