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恶毒养母:把反派暴君养歪了 第354章

作者:山水蔚蓝天 标签: 穿越重生

  养鸡,养鸭,养兔子不够,还想养牛、养羊、养马,也有想养青蛙,甚至养蚂蚱的。

  养蚂蚱的孩子每天都往畜牧区跑,生怕自己的爱宠命丧鸡口。

  还有孩子把家里的猫、狗或画眉鸟抱来,放在学校的畜牧区一起养,被家人拧着耳朵骂了一顿后,又哭唧唧地给抱了回去。

  学院每天都热闹的不行。孩子们叽叽喳喳,想法千奇百怪。夫子们肉眼可见,变得越来越沧桑,身上的气质也越来越像教导主任。

  京城迷妹众多的贺承,温润君子的气质如历经风吹雨打的沧桑的城墙,早已一层层的斑驳脱落。留下的是坚毅的气质,锐利的目光,响亮的嗓门与不怒自威的气势,还有批作业的极高手速。

  府中最喜欢他的小侄子、小侄女们,爱上了学院的游戏,每日最喜欢去找一班和二班的同学玩,而不喜欢往贺承身边凑。

  被盯着背文章、写功课什么的,真是太可怕了!

  学院的夫子们以极快的速度成长起来了。

  又一次全校测试结束后,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学院召开了家长大会。

  接到请柬的家长们,不明白孩子上个学,怎么还让他们去开会?

  莫非是像开学时一样,让他们来看孩子们的训练和学习成果?

  学生们的家长高高兴兴地前往学院,然后就听了自家孩子在校期间的成绩与表现,以及数次考试成绩的变化。

  坐在孩子身边的家长们,有面带笑容,轻轻点头的;有笑容洋溢,神色隐含骄傲的;有暗松了一口气的;也有脸色黑如锅底的。

  听到夫子报出来的成绩与表现评语,学生们也表现各不相同。

  有临时“长高了”数厘米,如沐浴着阳光,神色容光焕发的;有悄悄拍胸膛,唇角含笑暗自庆幸的;有平白矮了一截儿,脑袋如有千斤重抬不起来的,更不敢瞅自己家人脸色的。

  所幸,夫子们都是经过培训的,说完每位同学的成绩以后,对于成绩最差的同学,就另外表扬一下他在学院里表现出来的优点,然后鼓励对方发挥聪明才智,继续努力。

  成绩最差的同学,总算去掉了心中的千斤坠,悄悄吐掉一口气,能抬起头了。

  家长的脸色也好看了不少。

  夫子说完成绩以后,就同学们在学校的状况和家长们进行交流,最后告知大家,再有一个月,就是期末考试。

  希望家长们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在监督孩子学习之余,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让孩子有个好的状态,好的发挥。

  无论家长,还是学生们皆心中一凛,期末考试!考完一定还会有班级排名,全校排名!

  必须让孩子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

  学生们则想的更多,必须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过个好年!

  ……

  寒冷的冬季,学院的氛围却格外热乎热烈。学生们背书的声音可与北风比高,呼出的热气让冬雪融消。

  期末考试这天,所有人严阵以待。所有的学生都在认认真真的答题。夫子们在教室中轻轻的走动巡视。

  家长们望着飘落的鹅毛大雪,揣着手,跺着脚,寻一家小店,要了一壶温酒,互相讨论着学院的考试与孩子的学习情况。

  ……

  互相讨论着试卷与答案的学生们,三五成群的出了校门,与自己的家人会合。

  家长们一边给孩子裹上斗篷,或塞上暖手的东西,一边询问孩子:“考得怎么样?”

  “还行。都是会做的题。”

  答题时游刃有余的学生,自然自信满满,欢欢乐乐的同家人回去过年。

  考试结束后和同学对答案,发现自己写得不好的学生,比如马晟,就心中咯噔一响,口中含糊道:“我也不知道,反正写完了。”

  回家以后,他积极表现,父母大夸其长进出息。

  领通知书这天,无论是期待,还是不想面对,所有的学生们都踩着咯吱咯吱的积雪前来。许多人还带着喂小动物的食物或草料。

  自我感觉发挥很差的马晟,拿到通知书,心怀侥幸与期待的一看,成绩果然不高!和同学们一比,自己的成绩明显靠后!

  排名——通知书上竟然有两个排名?一个是纯成绩排名,一个是各种实践与活动表现积分排名。

  自己的成绩排名虽然低,但实践积分排名特别高!

  马晟脸上不由地洋溢起笑容,心情和雪花一样轻盈,稳了!这个年终于能变成平稳年了!

  因为学校的双向评分系统,这下无论考试成绩好,还是不好的同学都高兴了!

  他们的学习成绩虽然没有同学高,但是他们实践能力强,综合能力高!

  回家也能交代了,嘿嘿!

第509章 骂谁呢

  知行学院的通知书对于京城百姓而言,是一个新奇的东西,就连朝中的官员也将自家孩子的通知书翻来覆去的看了又看。

  各家各户串门的时候,就不免说到通知书,并互相询问孩子的考试成绩?

  马晟随着父亲赴宴,与在国子监读书的表哥,同坐一桌。都是亲戚,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什么前院后院吃饭。男丁、女眷之间不过是用屏风隔了一下。

  所有人聚在一起说话,厅中热闹无比。过年亲戚聚会,是攀比孩子的一大场所。

  别人问起马晟的成绩,他和他的家人都是含糊带过,他姨母一家却一副热情的模样说:

  “马晟在知行学院读书,学问一定大有精进,很了不得。考试一定也考得很好吧?具体考了多少名?说出来让你弟弟妹妹也跟着你学习学习!”

  马晟夹了一筷子菜,却觉得吃也吃不下去,硬着头皮说道:“我成绩一般,比不得我的同学们。他们要想学习,让他们跟表哥学,或者明年直接去我们学院上学都一样。”

  他姨母掩唇笑道:“我也说让他们跟着你表哥学呢!你表哥在国子监成绩出众,是他们班的头名,由乙班升到了甲班。

  甲班的人可不得了,各顶各的有才华呢!个个出去都是能拿第一的人!”

  马晟点点头,夸奖道:“表哥才华出众。”

  他姨母心直口快,又一片热诚之心,“你表哥人踏实,脑子也聪明,东西学的通透,这不就凭着自己的本事到了甲班?你要是有哪里不懂的,尽管问你表哥!”

  马晟礼貌的应和道谢。

  其他亲戚便拿他和表哥进行比较,又从他们说到国子监和知行学院。

  马晟他姨母谈性甚浓,在这个话题上说个没完,从知行学院和国子监,又说到马晟和他表哥。

  “都说知行学院好,国子监更是一等一的学府,也不晓得哪个教得更好些,不若两人比试一下?”

  马晟烦透了提议的亲戚,直接拒绝:“我才疏学浅,基础差,个人水平代表不了学院。”

  亲戚们却在旁边起哄,“有什么要紧?不过是个简单的比试罢了!”

  “好歹也学了这么久,总有些东西的!”

  “晟哥儿什么时候这么怯场了?”

  “你用激将法也没用。我确实学到点东西,最大的进步就是有耐心。”

  马晟对已经放下筷子,准备应战的表哥点点头,自己该吃菜照吃菜。

  偏偏亲戚们来了兴致,不断地劝说,或刺激他,让他比试。

  他的父母帮着拒绝也不行,别人高帽子一戴,反问是不是学了好东西,不想外传?

  马晟放下筷子,横眉冷眼,刚要怼亲戚几句,就听他母亲说道:“过年的喜庆场合,听些之乎者也的,你们也不嫌枯燥?要我说,就是咱们说说话,也比听文章有意思。”

  “晟儿他散学回家后,常教附近的孩子读书,我听过一耳朵,可我实在不是那块料,听着难免觉得枯燥。”

  马晟姨母笑道:“怎么会枯燥呢?听闻知行学院的课最是有意思不过!若是听起来枯燥,莫非是晟儿学的不够透彻?”

  马晟哼笑一声,“是啊,我不大爱学习,本就基础差,上课了也不认真听讲。考试成绩也不好,是我们班最后一个。讲课自然讲的不够透彻。

  你们让我与表哥比试,只比文章诗词可不行,因为我对此不感兴趣。而且我们院长说了,只会读书,不会做人做事的话,将来容易成死念书、念死书,而不会做人的酸腐。”

  马晟的姨母与那些起哄比赛的亲戚,脸上笑容凝滞,神色一个比一个尴尬难看。

  这是、骂谁不会做人呢?

第510章 这么强?

  马晟的父母见气氛尴尬凝滞,连忙想要打圆场。

  马晟的表哥孟盛冷不丁的开口:“表弟到底未曾在国子监读书,对其知之甚少。国子监并非只教经义文章,时务策论也是学习的一大项。

  说国子监的读书人是死读书的酸腐,未免过于武断。我想,你们学院在教你们种田从商之余,也该教教你们如何修身养性,学着做一名明辨是非的君子。”

  马晟抬眼瞧向他,目光锋利,“我们学院培养的自然是德才兼备之人,忧国忧民,所以,你才会在街上见到为民生计,而出钱出力的同学。

  我们院长教我们一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深以为然。所以我对实践更感兴趣,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刚才所说,也正是此意,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只会背文章,不会解决实际问题,是不行的。难道大家觉得不对吗?”

  在场之人自然不会有人觉得不对,谁要是读书读成了只会说些“知乎者也”的酸腐,那才可笑!

  孟盛自然也无从反驳。

  马晟乘胜追击:“我只是表达一下正确的观念,我不知道表哥为什么要往国子监上套?给国子监扣上培养酸腐的帽子?

  若是表哥觉得国子监只教人读书,而不教实践,有所缺憾,你可以向国子监的祭酒、司业等提议,让他们也加上实践课程。

  我们院长大度,是不介意别人来取经学习的。到时候,表哥就能像我一样,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了。想来姨母会更为你自豪。”

  他姨母这会儿已经笑容全无,脸上如有一团火在烧,只恨自己自己之前说太多,这会儿被架在上面下不来台。

  孟盛脸色也不大好看。

  眼见他们两个针尖对麦芒,气氛僵硬。周围的亲戚连忙打圆场。

  “怪我怪我,乱说什么话?两个学院都是一等一的好,也不必非得比试。”

  “对对,都好都好,你们兄弟两个,都上了好学院。 教学方法不同,你们互相交流交流 也能互相长进,都是兄弟,一起进步,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到时候一起考个功名!”

  亲戚想让面上过得去,说着各种吉祥话。

  孟盛反倒表明态度,要与马晟“交流交流”。

  马晟也丝毫不虚,“比就比!”

  他们当场找了学识深厚的长辈来出题,做评委。其余人做见证。

  第一道题是对经义文章的理解。

  马晟回答的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而孟盛底子比他更厚,更扎实。第一道题,孟盛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