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恶毒养母:把反派暴君养歪了 第347章

作者:山水蔚蓝天 标签: 穿越重生

  “是!”王庭兴奋雀跃。

  另外两位同学也期盼地望着张梓若,怀着小小的做助教的期望。

  张梓若笑眯眯道:“下面,咱们开始颁发奖励。”

  第二名与第三名心中失落,看着丰盛的奖品,也觉得不香了。

  受到王庭当助教的激励,学生们对自我的品德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混不吝的权贵子弟放学过周末,参加别人举办的赏花宴,被人看低,以开玩笑的口吻进行挑衅。

  他们眉毛一挑,下意识就要怼上去,但想起自己要修身养性,以及自己的高目标,他们淡淡瞧一眼挑衅之人,面带笑容的,不急不躁地从容应对。

  从实力上碾压对方,而且姿态漂亮。

  然而,他们获胜以后,并不骄矜倨傲,而是同样以开玩笑的口吻告知对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一直抱着固有的观点,怕是要成为井底之蛙。

  眼见对方面上挂不住,他们话锋一转,夸起了对方,对对方的可取之处给予肯定与赞扬,并告知对方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可以更好。

  把对方整的生气也不是,不生气也不是,最后还要硬着头皮,谢谢他们的指点。

  这种从容淡然、胸怀若谷的表现,当即就赢得了许多长辈的称赞与看重。

  虽是同龄之人,但与同龄之人已不在一个层次矣!

  被夸赞的学院学生,按捺下心中的喜悦,强作淡然,“您谬赞了。”

  心中却兴奋地大呼,这种感觉真是好!

  难怪大家都喜欢君子,我也喜欢!不仅能够从心而行,姿态漂亮,还受人敬重!

  哈哈哈哈哈,痛快!

  他们听着众人的夸奖,一个个越发注意自己的风姿与形象了,那淡然谦虚的模样,像是换了一个人,却越发引得众人称赞不已。

  在场许多人向他们的家长表示恭贺与羡慕,询问怎么把孩子教得如此之好,进步如此之大?

  家长们喜气洋洋,与有荣焉,说起孩子的变化,那叫一个滔滔不绝。

  “说实话,连我都没想到,他能变得如此了不得!往日最不喜欢读书做学问,现在却写功课格外积极,还会给他的小侄子、小侄女讲学,带着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府中的孩子如今特别黏他!”

  “要说变化,我刚见到的时候,比你们还要惊讶!那次开学训练,哦,对了,你们当时没去,那才是妥妥换了一个人!整个人晒得不成样子!

  回去以后,我寻思让人给他好好补补,也让他好好休息休息。

  哪知他第二日早早就起来了,还把被子叠的——看见这豆腐块了没?”说话的夫人指着碟中的雪白豆腐,说,“他把被子叠得像这豆腐块一样方方正正!”

  “哈哈,我家的也是如此!”两位孩子同在知行学院的夫人聊了起来。

  孩子在知行学院读书的夫人老爷,提起孩子,那叫一个扬眉吐气!

  但也有人跟着说笑,笑意却不达眼底,寻思找张院长好好聊聊。

  ……

  而在京城掀起了一小股风潮的许愿生意,悄悄消失了一段时间,没多久,重新现于人前。

  运气不好,但财商财运极佳的三班学生,推出了新的许愿生意。

  但是,这次许愿生意主要是面向百姓,而非达官贵人。

  而且他们拉出了新的条幅,“许愿灵验,一日仅限三人。”

  围观的百姓层层叠叠,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布不还是那个布吗?这投钱的洞不还是那个洞吗?

  怎么过了一段时间出来,许愿就灵验了?还仅限三人?

  “哎,娃娃们,要是我投钱许愿不灵怎么办?”

  三班的学生淡然而立,面带微笑:“若是不灵,若是没用,就把钱全额退给你。”

  “但是我们也把丑话说在前面,若是得了好处,却耍赖不认,或是心生贪婪,做什么不好的事,我们也不介意日行一善,送人进大牢。”

  他们告诫一出,许多人心生退意。

  有畏惧权势不敢惹事,怕自己的钱被骗,要不回来,只揣着手看热闹的;有摇头撇嘴,觉得一群少年郎不靠谱的;也有冲着知行学院的名声,犹犹豫豫过后,打算试试的。

  “来来,请诸位给真心许愿的兄台让让路。”

  人群让出一条窄窄的道路来。

  一位抱着卖菜篓子的农人挤到最前方,他放下背篓,粗糙的大手捏着几个铜板,拘谨道:

  “俺、俺以前听过张夫子的事迹,也听过她学生的事迹。你们是她的学生,俺想试试。”

  三班的学生们心中一凛,他们是院长的学生,绝不会让院长,绝不会让学院丢脸的!

  “能得您的信任与看重,是我们的幸运。你想许什么愿,选中一个,尽管投进去就是。”

  农人犹豫,摊开手,“俺、俺钱不多,只有这些可以吗?”

  “可以,许愿本无定数,重在心诚。”

  农人想了想,从腰带里又抠出两个铜板。一起投入“财源滚滚”的洞中。

  赵祥笑道:“随我来,我给你指一条路。”

  “指、指路?”

  三班的学生们皆笑,“难道许个愿,天上就会下金银不成?自然是告诉你,如何利用你现有的条件,发家致富。”

  简而言之,指条财路!

第496章 和他们想的不一样

  农人拎起背篓,跟着赵祥,穿过拥堵的人群,去旁边的敬意楼。后面跟着四五个同班学生。

  赵祥把人带到包厢内,让手足无措的汉子坐下,与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询问许愿人:

  “你可有一技之长?即使没有专门的手艺,平日最擅长做什么?”

  “你家人可有一技之长?擅长做些什么?”

  “你家是种菜比较多,常来卖菜吗?”

  农人被问的直擦汗,磕磕巴巴的回答:“没,没啥手艺,就会种地。平日就种地、打柴,偶尔去河里摸几条鱼,挑着担子卖菜的时候,一并给卖了。我、我家人也都是种地的。”

  赵祥问:“木工会吗?”

  “能打个家用的桌椅和床,但和人家专门的木工没法子比,做出来也就自家用用,糙的很。”

  赵祥又问:“你和你的家人可读书识字?”

  农家汉子脸色羞红,“我们都没读过啥书,不识字。我还是来卖东西时,听别人念河湾文化报,才知道自己的名字咋写。”

  他伸出手,想要在桌子上比划,但看见自己指甲缝里洗也洗不干净的泥土污渍,不敢将手伸到光洁漂亮的上好桌面上。

  只在自己掌心,一笔一画的写两个字,“这个大,这个川,俺的名字就这么写,大川。”

  学生们点点头,“写得很正确,你只是听人读个报就能记得这么牢固,可见很有上进心,在学习上也是有悟性的。”

  大川不好意思地连连摆手,“啥悟性,咱就是笨脑袋,死记硬背,才记了几个字儿!俺还想着多听人家读读报,把全家人的名字都学会!再教家人写。”

  “好!好志气!你们村子想读书识字的人多吗?”

  “那当然多!谁不想读书识字?”

  赵祥摸着下巴,给出了第一个解决方案。

  “你平日卖菜之余,来这里学习,我们,或者我们派人教你读书识字,然后,你回村中做一个教书育人的夫子如何?”

  大川吓了一跳,“不成!不成!俺哪是那块材料?俺自己还学不明白呢!再说那啥笔墨纸砚的,俺也买不起!”

  赵祥他们大费口舌,告诉大川读书识字做夫子有多好。

  “你会这一项,不仅能养活家人,改换门楣,还能造福乡里,让后人跟着受益,何乐而不为?”

  大川着急,“道理,俺都知道,可俺真不是这块料!再说了,俺要学到能教人的地步,得学到猴年马月?俺家供不起读书人。

  俺平日里还要种地打柴,总不能一天学几个字,就教别人几个字。别人有钱读书,去哪儿找个正经的夫子不行?”

  赵祥他们一想,这个法子投入的时间和成本,确实大了一些,不符合大川家的情况。

  他们又问:“那你家里养的可有牲畜?有牛,或者驴和骡子吗?”

  “都没有。”大川摇摇头,目露向往,“俺家要能买起牛就好了!农忙的时候也能轻省些!”

  “那你们家养鸡、养鸭、养鹅、养猪吗?或者有池塘养鱼吗?”

  “没猪,人活着都很不容易了,哪能养猪?倒是养了四五只鸡,平时能攒些鸡蛋卖。”

  “就四五只?”赵祥觉得少。

  大川却很满足,“不少啦!四五只鸡下的蛋,隔段时间都能攒上一篮子呢!”

  “你家种菜种的多吗?”

  “院里头和房子后面种了一点。”

  “你家女眷可会画画、绣花?”

  大川哈哈大笑,“她们哪会这些?这都是大家小姐才会的。她们平日不过是简单的缝缝补补罢了。”

  学生们问了一系列的话,越问越发愁。

  这和他们想的不一样啊!

  照师兄给他们讲,夫子带着河湾村,夫子的学生带着大桑村和靠山村的百姓致富,听起来都很简单,也很痛快。

  为什么到他们这里,就这么难呢?为什么别的百姓就那么有才艺呢?

  赵祥干脆另辟蹊径,直接询问:“你家可有积蓄?大概有多少积蓄可以拿出来经商?”

  大川身子后仰,抱着篓子,神色戒备,要不是对张夫子的学生还有着岌岌可危的信任,他都想抱着篓子直接逃跑了!

  “俺家没钱,你问这个干啥?”

  “你要是有钱做生意,我们就给你出个法子,还能帮你找到销路,这样你不就能挣钱,财源滚滚了吗?”

  赵祥他们想的很好。

  然而,大川脑袋摇得像是拨浪鼓,“一年到头能有余粮,全家不用挨饿,逢年过节能吃上几顿干饭,就已经很好了。

  说起来,俺照着河湾文化报上的法子种地,收的粮食比以前多了不少,日子也好过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