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水蔚蓝天
每当她疲惫的时候,就抽空去瞧瞧建设中的学院。皇帝出手不凡,建设的学院依山傍水,占地面积广阔,皇家工匠盖起来的式样特别恢宏壮丽。
每当看到建设越来越完整,越来越漂亮的学院,张梓若浑身就充满了动力!休息什么休息,肝起来!现在的肝,就是为了以后的清闲!
她动力满满的带着护卫回府,还没到家,就遇到了物流据点的人。
“张夫子!我们给您送东西来了!”
“谢谢,给我吧,我直接带回去。”
“还是我给您送到府上吧!您就是有护卫,也拿不了这么多。您看——”
物流人员指指后面的四辆马车,“那四辆,还有我这辆车上的东西,都是给您的!”
“这么多?!”张梓若大惊。往常从河湾村送来的东西,总是几个塞的满满的大包裹,已经足够多了,没想到这次更夸张了!满满五车的东西!
是把学生这几年的作业都给送来了吗?
物流人员把东西给她送到府上,一匣子的信件亲手交给她。
做完功课的照儿好奇的前来观看,“娘,是不是有石头,安安他们的信?”
“有。”张梓若翻出石头、安安他们的信。他们一班人写的信用了一个大大的信封包了起来,捏起来厚厚的。
上面写着:夫子亲启,班长和照儿谁背文章快,谁开启。
张梓若忍俊不禁,笑过之后,想起宫中的云淮,又有点感伤。她把厚厚的信封递给期待的照儿。
自己查看其他信件。
有村民们写来的,一笔一划极力写工整的字有点大,但整体看上去很整齐。他们或说着村中的变化,有多少外乡人前来求学读书定居,或说村里的粮食长得怎么样了,以及村里谁家添了人口等等。
里正的信更为全面一些。他介绍了村里的变化,新任县老爷对村子的照顾,以及粮食增产情况,新农具的发明改进等等,末了说,送去的东西,都是放得住的,各家做的好吃的酱菜、腊肉或肉脯等。
让他们及时吃,别给放坏了。吃完了,再给他们送。
另有孙明和其他夫子的信,报纸编辑部的信,何乐、李清柳等学生的信。
他们说,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他们终于造出了自行车。因为不够稳当,所以自行车的后轮两侧还加了两个小轮子。
特意送来四辆,夫子和云淮、照儿各一辆。听闻夫子在京城也开了学堂,收了师弟,另外一辆给师弟们用,当作他们这些师兄师姐的见面礼。
另外,木匠,现在叫做王大师了,由自行车引发了灵感,特意给云淮和照儿做了新的玩具。
可以两个人一起蹬的车子,还可以组装布棚子。张梓若看得直笑,这个画出来的效果图,实在是太像景区游览使用的车子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包含有小机关的玩具。
张梓若拿着信,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幸福的笑容。她让人把东西都归置好,自己试着骑骑自行车,找到了久违的青春肆意的感觉,“照儿,来,娘带你玩去!”
“来了!”看信的照儿跑过来。
张梓若让他坐在后座上,自己带着他在花园里,在府中转来转去,并教照儿骑车。
照儿去掉了身上逐渐增长的稳重劲,又变得如小时候一般活泼开怀,清脆的笑声传出很远。
张梓若和照儿把王木匠做的双人车拼出来,尝试了一下。她告诉照儿,这是王木匠送给他和云淮的。
照儿跳下车,眉眼含笑,“娘,我有自行车就很好了。云淮在宫里,能玩的东西肯定很少。把这个车子送去给云淮吧!”
张梓若摸摸他的头,笑道:“明日我就送去。”
天黑后,张梓若和照儿都在书房奋笔疾书的写回信。
第二日,张梓若带着两辆自行车、双人车和其他小玩具,以及河湾村送来的各种特产请求进宫。
“皇上,河湾村研发出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不用喂草料,行走停靠都极为方便。他们特意送来,让微臣带来献给您。”
皇帝听说不用喂草料,立刻想到了可以取代马匹,高兴道:“是何东西?呈上来,朕瞧瞧!”
张梓若回头,为了保险起见将东西都留在殿堂的太监,这才把车辆玩具等都拿进来。
张梓若给皇帝讲解示范自行车的用法。皇帝亲自尝试,后面跟着一大群的太监,小心翼翼的紧张的看着、护着。
皇帝骑的自行车安了辅助轮,并不危险,很快就可以学会。他在殿前空地上骑了两圈,高兴道:“这东西倒是轻便!比走路快,比喂马节省,平日传递消息也好,就是可惜不能用在战场上。”
张梓若笑,坦克倒是可以,可关键也没有条件造呀!有了自行车,还想什么别的!
皇帝将车子交给贴身太监,让他好生保管,同张梓若说道:“朕现在总想一举两得,一石二鸟,总想一个东西兼具多种用处。这都是跟你学的坏习惯啊!”
张梓若:“???”这也能怪我?我这人讲究的是知足常乐!
“微臣,冤枉!六月飞雪啊!”
皇帝哈哈大笑,“得了,送这么多东西进来,是给云淮的吧?”
“主要是为了给皇上报喜,让皇上尝尝河湾村新出的特产!顺便——也想见见云淮。”
“少拿漂亮话来糊弄朕!朕记得你之前说,玻璃杯给你,你会还回来一件宝贝,该不会说的就是自行车吧?”
张梓若:“那倒不是。”
“别跟朕说,东西不够,又要加钱。”皇帝警觉的截断她的话。
张梓若:“……”堂堂皇帝,怎么一副受害者的模样?我什么都没说呢!
“您愿意多给点经费的话,微臣感激不尽!”
“这样吧,朕给你题几幅字。对了,你不是要见云淮吗?李吉,你带张夫子去找云淮。”
第444章 多好的东西啊
大太监李吉抿着笑意请张梓若跟他走。
“稍等、稍等。”张梓若不走,她拍拍自行车,“皇上,这自行车?”
她明亮的眼中,透着清澈的闪光,别以为你说它不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我就不要发明奖励了。
一眼看透她潜台词的皇帝:“……赏!等会儿就赏!你堂堂一个夫子,学院的院长,怎么一点没有文人的清高?”
张梓若喜气洋洋的谢过:“清高不能当饭吃啊!微臣出生乡野,讲究的就是务实。”
“走、走,你快走吧!”皇帝向她连连摆手。
张梓若高高兴兴地告辞,跟着李吉,带着拿东西的小太监们,前去找云淮。
云淮尚在上课。一位须发花白,精神奕奕的老臣正在给他讲史书。
张梓若在窗边停下脚步,悄悄往里看。
云淮穿一袭玉白色的锦袍,正拿着书卷垂眸观看。因为他尚未正式束发加冠,头上戴的是精美的镶珠宝小玉冠,两侧有拧成一束的正红宫绦垂下,上面点缀着珍珠。珍珠垂坠在云淮冠玉般的脸庞一侧,与之相映生辉。
讲课的大臣对云淮进行提问,确切的说是询问他有何想法,语气神态更像是两个人对知识进行平等的交流,而非单纯的一方教导,一方倾听。
云淮游刃有余,条理清晰地讲述着自己的见解。坐在他后方的伴读们,都认真又紧张的听着,听云淮说两句,悄悄瞄一眼夫子的神色,赶快再翻一翻书。再望向云淮时,脸上写满了敬佩。
张梓若在外看着,整个人与有荣焉。
教学的老臣宣布休息后,张梓若和李吉上前同那位大人见礼。座位上的云淮猛然抬起头,惊喜之色溢于言表。
他站起身,快走两步上前,深邃凛然的眸中泛起欢喜,“娘,你怎么来了?”
张梓若笑道:“来看看你。看我带什么东西来了?”
她把自行车、双人车和玩具、特产等快速展示给云淮看,交代他骑自行车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些,那些特产怎么做好吃。
云淮眉眼含笑的安静的听着,时不时的点头应一声。
张梓若停了絮叨的话,问他:“累不累?平时过得开心不开心?”
“不累,我衣食住行都挺好,学习也不难,我还抽空把夫子布置的习题都抄写了一遍。
另外,我让教我的几位夫子多出了一些题目,娘你将来可以拿给学生们用,也可以用来编写你想编的习题集。”
云淮朝她笑了笑,扭头吩咐随行侍候的太监,让他回自己宫中将习题都取来。
小太监快步离去。
云淮回过头来,关切的问她,在京城习不习惯,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张梓若笑道:“我能有什么困难?这里人人都仗义,说话又好听,我特别喜欢这个地方!”
云淮会意的翘起唇角,“您悠着点。”
“我一直悠着呢!”她弹弹云淮发冠上的珍珠,笑道,“长高了!长个的时候可能会抽筋,要提前预防,做好准备,一定要记得补充营养!我这回带来的……”
云淮如小孩子似的乖乖点头应是。
他的伴读们离得远远的,看得目瞪口呆。这还是他们平日所见的那位气势凛然、一个眼神就能让人心中发慌的四皇子吗?
这不是娘亲旁边的好宝宝吗?就是他们的幼弟,都不一定这么乖,这么听娘亲的话!
张梓若觉得还没说多长时间,太监就过来提醒,说,时间到了,四皇子要继续上课了。
张梓若只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云淮一双漂亮的眼眸凝视着她,冠玉般的脸庞上泛起笑来,“不用为我担心,我过得很好。你放心去做你想做的事。”
张梓若真想问问他,回到宫中有没有后悔?成为帝王,还是他最想做的事吗?
但周围这么多人,张梓若只是抿着唇,笑着送云淮返回学堂。
她站在窗边看了一会儿,拿上云淮的小太监送来的习题,才跟随李吉悄悄的离开。
走了一段路,张梓若调节好心情,问道:“我能去看看明妃娘娘吗?”
“张夫子,您就别为难老奴了,这哪是我能做主的?您呀,还是得回去请示皇上。”
“唉,我怕皇上不大想见到我啊!”
李吉笑道:“您要是像一天送三顿饭一样送好消息来,皇上肯定愿意见!老奴就是不吃不喝也为您进言!”
“诶呀!天色不早了,我得赶紧出宫了!”
……
跑路之前,张梓若带上了皇帝题的字。至于赏赐,皇上发圣旨,直接赏给河湾村的学生们。
张梓若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自行车献给皇上,有了皇上的赏赐和代言,还愁自行车卖的不火吗?
就怕制作人忙得起火星子冒烟啊!
至于皇上题的字,她回去以后瞅了瞅,有点淡淡的忧伤。
怎么就不能卖呢?这要是拿出去拍卖,多好的东西啊!
这要是不能卖,收集这么多……张梓若忽然笑了起来,嘿嘿,可以开一个收藏馆,专门收门票让大家来品鉴,哈哈哈哈哈!不能直接转化为财富,还不能间接转化为财富吗?
看来,以后是得请皇上多题点字了!
上一篇:侄媳妇变媳妇,年代大佬心慌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