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水蔚蓝天
周围的读书人深有同感地点点头。
是这样没错,富贵人家尚可买书,寻常学子多是抄书。不说遍览群书,就是自己想看的,也不一定能借得到。
张梓若:“图书馆的创立本就是为了方便天下向学之人读书。然而,还有许多人四处奔波,苦苦借书,并不知图书馆的存在。
你们手里的这些纸张,都记载着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消息。你们可以把这些纸张送给自己认识的读书人。
你们一人抄了十份,也就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告诉、帮助十个人,让十个人有书读。”
听了她的话,那些被怂恿,或者一时激愤前来抗议寻事的读书人们,无不感到惭愧。
手中轻飘飘的纸张,瞬间也觉得沉重了许多。
“在下惭愧,知道自己狭隘,却不知自己是如此狭隘,险些玷污了图书馆。还请张夫子恕罪。在下回去后,一定会尽力宣扬河湾图书馆,让更多的人有书可读!”
“在下亦是!定当全力以赴!”
其他人也纷纷行礼,表示自己一定会将河湾图书馆的消息传达到位!一定会将这些记载消息的纸张送给最值得送的读书人!
张梓若笑道:“劳烦大家,那我在这里先行谢过了!”
她行了一个礼,说道:“这些纸张上面的内容,大家经手抄写,也都明白,图文结合确实会引来一部分人的误解。负责分发的你们恐怕也会被误会。”
那些拿着报纸的读书人都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无碍无碍,我们也刚好重温一下,何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您放心,我们自己已经走过了,他们将来可能会走的路。我们会好好劝说他们的!”
“我们会用实例告诉他们图文形式的可取之处的!”
众人纷纷表态。
张梓若笑道:“多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一种新的形式出现,被人误解是很正常的。”
“倘若有人有不同的意见,尽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送到颍州迅捷物流据点。据点人只要把对方的意见反馈送过来,我们一定会给予回复!
若是有时间的话,也欢迎他们前来河湾村,当面辩论。”
“理越辩越明。辩论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学习进步的过程?咱们都是为了大家更好,能有更大的进步,不怕辩论!”
“好!”周围人纷纷鼓掌。
“夫子之心胸,令人叹服!”
“有夫子此言,我等又有何惧!”
热血读书人纷纷打包票,一定分发宣传到位,甚至还问张梓若多要了一些报纸,斗志昂扬的告辞离开。
张梓若派出去购买东西的徒弟,抱着一摞摞的纸张,以及一封封的坚果花茶等回来。
张梓若以此谢县学教谕与众位学子的帮忙。
“耽误你们许久,你们还耗费笔墨帮忙抄写这么多份报纸,实在不知如何报答为好。这些小小的心意,不成敬意,还请诸位莫要嫌弃。”
教谕大人和诸学子推辞。数番拉扯之后,张梓若留下这些礼品,带人离开。
谷子站在她的马车面前,见她出来,向她回禀,一切都准备好了。
来县学,干扰了人家读书,人家又帮了那么大的忙,自然要道谢。
但那些为他们出头,不辞辛苦跟着从河湾村来到县城的人,也不能忽视。
正回馈很重要。对仗义执言、见义勇为的人,必须要加以奖彰和鼓励。如此,下次再碰到类似的事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帮忙,形成一个优良的人文环境。
因此,张梓若掏钱让谷子他们去买东西,东西并不贵重,但是聊表心意。
前来帮忙的人,没想到自己会收到谢礼。推拒再三,经过张梓若的开解,他们或腼腆,或高兴的收下这份惊喜。
而收获了很多报纸的读书人,一回到府城,便立刻开始兑现承诺,将报纸分发给自己的好友和同窗。还有人写了长长的信,把报纸折叠起来塞进信封,寄给外地的友人。
第304章 来了!来了
为了掌控事情的进展,看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颍州通判特意派了人,悄悄潜去河湾村。
从公衙回来,他逗着廊下的画眉,心情愉悦。
此番读书人去河湾村闹事,说明大势如此,天下读书人都不想看到经典被亵渎,不想看到这种有违常理的图书馆出现。
宁知府和余家,都别想凭此得到什么功劳,不惹一身骚就算好的了。
而且,这件事可不是他指使的。他顶多就是派人买了一些图书,让那些读书人看到这些图书而已。
是那些读书人看不惯,与我何干?
“老爷!老爷!不好了!”
“什么事大呼小叫?”
“小人在外面发现了这个!那些闹哄哄去河湾村的读书人都回来了!如今正在街上分发这些纸张!”
仆从递上一张那些读书人分发的报纸。
“这是小人花高价从一个读书人手中买来的。”
通判接过来一看,河湾村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消息瞬间映入眼帘!他脸上乌云汇聚,“那些回来的读书人都在发这种纸?”
“也不是,还有人没发。”
通判神色稍稍舒缓。总算还有人识趣。
“没发的人在街上给百姓们念纸上的内容。”
“什么!”这还不如直接分发!
通判脸色骤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去了一趟,反倒为河湾村图书馆忙起来了?!”
“小人、小人不知啊!”
“老爷,外面有一名读书人求见。”一名仆从前来禀报。
“谁?”
“是带头去河湾村的读书人,他说他刚从河湾村回来。”
通判几乎是迫不及待的把人招到了自己面前,并询问来人,去河湾村,究竟发生了何事?
那人一五一十交代得清清楚楚,并把自己带来的报纸全部呈上,以表忠心。
旁边的随从,时刻等待着通判的发话。只要自家老爷一发话,他立马就把这些纸张全部拿去烧掉。
通判将手中的报纸看了又看,笑道:“图书馆确实应当为更多人所知。”
捧着报纸的读书人惊愕的抬起眼眸。
通判依旧笑融融道:“她既说图文形式比传统书籍更有利于人学习,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广而告之,那就让有不同意见的人尽管说去。报纸,你也要分发给该发的人。”
他意味深长的盯着面前的读书人。
读书人垂下脑袋,“是!”
府城中,思想迂腐又顽固的读书人家中都多了一张报纸。
与之而来的,还有一些令他们无法忍受的言论,什么这种画莫名其妙图画的书籍比千百年来流传的经典更好;什么图画书更有利于学习,传统经典让人看都不想看。
这些话听了就让人火冒三丈!不读正经书,净搞一些歪门邪道!歪门邪道还敢在外面卖弄,诋毁圣人经典?!不可饶恕!
一时之间,府城多了许多抨击图画书,抨击祸害读书人的图书馆,抨击在外卖弄的歪门邪道的文章。
这些文章,情感无不真挚澎湃,言辞无不锋利逼人!
知府一看,乐了,连忙派人把这些文章都抄录下来,转送河湾村张夫子。
张梓若收到信件,打开一瞧,心中大喜!来的好!
她让人把这些文章贴在图书馆前面的布告栏上,并诚邀诸位读书人,对这些文章发表看法。
且告诉大家,对方的文章和他们的文章,凡是经过筛选的,都会统一汇聚在报纸之上,传至千万家,让所有人观看!
来此看书的读书人们,立刻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名声何其重要也!
若是能写一篇文章被选上,岂不是能足不出村,便名扬天下?
这些读书人们一个个犹如打了鸡血,把那些抨击的文章看了又看,胸腔里满是怒火,心中满是斗志,回去大笔一挥,“刷刷刷”写下数篇酣畅淋漓的对轰文章!
收稿子收到手软的张梓若喜笑颜开,拉了学堂的夫子们,一起挑选文章。
“嚯,这个吴攀真了不得!竟然写了足足五篇!”
“我瞧瞧!”张梓若拿过来一瞧,好家伙,这位吴攀是个人才啊!不仅写的详实有物,慷慨激昂,还特别高产!
“这个吴攀,以后让他做专栏写手之一!”要是可以,再将他招为编辑!
张梓若他们挑了五六篇优秀的文章出来。然后,进行报纸排版。
这是一版真正的报纸。除了这些文章之外,张梓若还请燕飞、沈明珠、县令等各写了不同的文章,放在上面。
府城,河湾村图书和图书馆的名声,经过一众读书人的抨击,一降再降,几乎差到了极点。
带着报纸回来的读书人为之辩驳,对方两句:“你去过图书馆吗?未曾去过也敢言好?!”瞬间把这些性急的读书人堵得哑口无言。
对于他们和张梓若比试失败的事情,抨击者更是认为,这无法说明,加了乱七八糟图画的书籍好,只说明是他们自己学识太浅,本事不够!
曾经去过河湾村,也去过图书馆的贵妇,以及她们的孩子们,想要声援,但无从着手。他们一不会写文章,二来写了也没人看。
宁夫人和宁韶亦然,心中着急,又无从发力,便催促宁旭,写一篇文章,为河湾村和图书馆正名!
宁旭:“不要坏了爹的事。”
“写个文章,怎么就坏爹的事了?”宁夫人不解。
宁旭笑而不语。
他爹每天等河湾村的消息,等得脖子都变长了!
在妻子的再三催促询问下,他笑道:“你觉得张夫子会毫无动作吗?”
一想到主意巨多的张夫子,宁夫人瞬间安心了,“那我就等着了!”
她笑盈盈的派了人,每日去街上打听消息。
“夫人!来了!来了!”
上一篇:侄媳妇变媳妇,年代大佬心慌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