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水蔚蓝天
临近中午,陆陆续续有人离开图书馆去吃饭。馆内还有很多读书人,连饭也顾不得吃,仍在如饥似渴的读书。吴攀和陈兴,则像打了鸡血似的抄书。
来自县城和各个村子的孩子们不像宁韶他们那么有钱,可以掏钱办会员卡,但又惦念着未曾看完的连环画,吃饭前所未有的积极。
犹如打仗一般往外冲,匆匆吃个饭,擦个手,便又忙不迭的跑回来。见自己未看完的书还在,顿时松了一口气,欢天喜地的抽出来继续阅读。
家长们也不遑多让。故事书,不仅孩子们喜欢看,他们也喜欢看啊!哪怕有的字不认识,也不要紧,联合自己认识的字和书上的图,可以将剧情猜个七七八八。
一个字都不认识的家长们可就苦恼了,上面的图画这么好看,这么有意思,可到底讲的是啥故事呢?真是让人心痒痒!
他们心急难耐的小声请教身边的大人或小孩。河湾村的村民们,以及石头、大宝等人的家长们,在看书收获快乐之余,还有种别样的自豪!
俺们也能像读书人一样自己读书啦!嘿嘿,还能给不识字的乡亲们讲解呢!
当初,没跟着孩子好好学习的家长,可就有些后悔了。他们学习半途而废,前期还能兴致勃勃跟着认这几个字,后期觉得学习太苦,不大想学了。
要不是孩子天天跟个唐僧一样,在耳边念叨,说什么夫子会检查,还和自己的成绩息息相关,逼着他们学,他们才认识了一些字,会背一些简单的文章。
但到底不像孩子们一样经常练习,且不用心,他们学着忘着。
如今到了用的时候,学习不用心的家长拿着书,好多字不认识,着急的伸长了脖子看孩子,小声跟孩子说:“快跟我说说,这里面讲的是啥?”
孩子坐在凳子上,笑嘻嘻的晃晃小脚丫,说:“现在知道不好好听课的后果了吧?以后我给你们上课,你们还去茅厕不?”
家长神色讪讪:“人有三急,咋能不去茅厕呢?”
孩子叹气:“我早就不用这一招啦!学习态度这么不端正,你们再看会儿画吧。”
孩子扭头去看自己的书。
家长们气得直瞪眼,不讲就不讲,离了你个小崽子,我们还能看不了故事不成?我们找别的人问去!
……
张梓若和知府他们一道用饭。
知府问:“我见韶儿玩的游戏卡牌中,有很多诗词佳句天成,令人拍案叫绝。不知那些诗人在何处?”
张梓若笑道:“我也不知,我也未曾见过他们。这些诗词是我跟师傅所学,师傅跟他的师傅们所学。”
张梓若把知识的来历讲给知府他们听。
众人皆叹,她师傅所去的地方定然是桃花源,可惜不能见。
张梓若笑言:“虽不能见面,能有这些宝贵的知识,也是一大幸事。”
唐宋八大家,这个时代缺了一多半。不要紧,我都给你们带来了!
不曾辜负那些年我曾经背过的唐宋八大家文章,我把它用起来了!我的历届语文老师会为我感到自豪骄傲的!
张梓若笑盈盈的和众人分享,卡牌上那些诗词的全篇内容。
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她兴致大发,抑扬顿挫地从头背到尾。
知府等人拍案叫好!将这一首诗词,反复诵读,甚至叫人拿来笔墨纸砚,当场记录。
他们求学之心旺盛,张梓若干脆将卡牌上,这个时代未有的诗词都背了出来。
“此等佳作应当著书流传,让更多的人诵读。”知府品着诗词,意犹未尽的说道,“今日真乃盛宴也!心满意足!心满意足!”
其他人都捧着记录诗词的纸张,笑哈哈地表示收获颇丰!
知府再三叮嘱,这些佳作可一定要刊印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
张梓若笑道:“一定一定!”她不仅要刊印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还要让学生们朗读背诵呢!
经典永流传!
虽然是从古传到今,又从今传到古,但经典佳作就是这么耀眼!
见她愿意刊印,余家家主当即表示:“这事交给我!我一定给安排的妥妥当当!优先印刷这些佳作,印好就送到图书馆来!”
“善!大善!”知府抚掌而笑。
张梓若在这边吃完席,又去女客那边吃席。
宁夫人的手帕交——张芳,张夫人在午饭结束后,私下里叫人送来一笔银钱。
张梓若满头雾水,这是做什么?怎么一言不合就送钱来呢?
第289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
一笔不明不白的巨款,犹如从天而降的馅饼,张梓若第一反应就是诈骗。
回过神来,考虑到是古代,应该不是,但是莫名其妙的钱,谁敢收?张梓若当即拒绝,让丫鬟把银钱都带回去。
丫鬟尚未离开,宁夫人和张芳便去而复返。
宁夫人一进门便笑道:“看,我就说张夫子肯定不会收的!”
张芳笑盈盈的说:“所以我们得来。张夫子,您别怕,我没别的意思。就觉得您办教学大赛,给百姓们启蒙,建图书馆让贫者免费看书,善心令人动容。
我也想做些好事,尽一份力。但我能做的有限,手里不过有俩臭钱儿,您不要嫌弃,用这笔银子也能造福更多的人。”
张梓若婉拒,“张夫人有这份心意,已经令人感激不尽。讲学大赛,我只是讲学罢了。图书馆是众多有识之士一起建立的,也不用我花销多少。张夫人若要做好事,尽可以拿着这笔银子去办一些实事,给我倒是走了弯路。”
张芳着急,“这怎么能一样呢?我做的和您做的完全是两回事啊!这钱您就收下吧!”
她把四个沉甸甸的荷包直往张梓若怀里塞,边塞边说:“什么弯路直路的!反正我觉得钱在你手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一想到有很多人受到了帮助,困苦的人也能过得好些,这心里就高兴!”
她边说,边双手合十,念了句佛。
她这般热情,没头没脑的塞钱,着实让张梓若疑惑。
张梓若不仅不收,甚至怀疑,这后面是不是有什么圈套?
宁夫人在旁边帮腔:“夫子,她就是这样的性子,办事急了些,但心地是好的。她以往在府城,也经常施粥,自己花钱请了大夫,然后请大夫去给穷人义诊。”
“她小的时候,随家人出远门,路上遭了匪。是过往的义士,救了他们。那义士家中贫寒,拒收他们报恩的银钱。
有一年冬季,雪下的特别大,许多人冻死、饿死。那位义士进山想要打猎,找些食物,或寻些山珍去卖钱,谁知葬身野兽之口。而他的家人则因为雪厚屋塌,全都没了。
那位义士,明明是他们的救命恩人,量说给再多银钱,也是不为过的。可是他们一家子生活拮据,入不敷出,也没上张府要一文钱。”
张芳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过年的时候,我派人去送节礼。仆从到了地方,才知道,义士一家人都没了。枉我觉得自己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事实上,却是一点忙都没帮上。”
“这件事,一直是我心里的一根刺。我总想着要是我经常派人去看看,或者常常关注他们的生活起居,也不至于出这事。”
“我有恩情未报,也不知该到何处去报。唯有去做些好事,帮助一些贫困苦难的人家,心里方才好受一些。”
“说来惭愧,我这么做,其实就像去寺庙里捐了些香油钱给菩萨,菩萨庇佑世人,我也能得个心安。”
好家伙,理想的化身?我还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啊!
张梓若十分感谢对方的看重,但这理想的化身当不得啊!
她说:“听您所言,那位义士确实令人敬佩。他是一位极有气节的,顶天立地的人 ,却落得那样的下场,实在令人痛心。
张夫人,您想做善事的心,我理解。但是做好事,让别人去做,不如自己亲自做,有意义。”
“自己做?”张芳问,“是亲自去施粥吗?我去过。可我觉得,我能帮到的人极少,他们……”
张芳回忆着那些人的神色,说道:“他们永远是愁苦的。没喝粥前是苦闷饥饿的,喝完之后,依旧是苦闷的。下次来,还是同样的模样。这,和我想的不一样。”
她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有意义的,是真真正正帮到了有困难的人。也希望那些人能和她当初被救一样,看到希望,感到高兴。
但她施粥时,看到的似乎只有麻木。
张芳将自己的烦恼讲给张梓若听。
张梓若轻轻点头,“我理解。做一件事情,回馈是很重要的。
那些喝粥人愁苦,是因为他们喝了这一顿,却不知道下一顿在哪?生活朝不保夕,又怎么可能高兴?
您心地仁善,愿意帮助他人。想来他们心底是感激的,只不过生活担子太重了,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实难开心。”
张芳叹气,“那么多人,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是啊!”宁夫人附和,“她已经做得很好了。她自己嫁妆铺子的收益,大多拿来做好事,施粥,给贫寒人家送衣物,送粮食,府城里再没有一家能做到她这地步。”
“不怕夫子笑话,便是我们自己家,施粥是有的,但我可做不到,拿着自己嫁妆铺子的收益,一直贴补这个没底的窟窿。”
宁夫人直言直语。
“这有什么可笑的呢?”张梓若说,“无论多与少,凡是善举就该得到赞扬。人非圣人,有私心很正常。
张夫人,宁夫人,你们都不必苦恼。有做好事的心,也有做好事的实力,还怕帮不到人吗?”
想到每次开展讲学大赛,来当评委的县令总跟她念叨,问,如何让其他村子也像河湾村一样富起来?
张梓若眉眼弯弯的笑道:“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施粥能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但不能解决他们的生计。张夫人想要真正帮助困难的人家,不妨从根本上去帮助他们。
比如,教他们技能,提供工作岗位!”
“提供工作岗位?”张夫人喃喃。
“没错!”张梓若笑道:“就像您有铺子,铺子里面招收人手。伙计有了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一家子就多一份营收。手里有了钱,心里有了底,人才会不慌、不苦。”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留意过,越是贫困的百姓,其实出路越少。他们大字不识一个,读书不成。县城招工,他们也没份。
即使县城酒楼里,一个小小的伙计,若没有门路,也不一定能当得上!”
“他们能做的是什么呢?就是种地。”
“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碰上好年景,粮食就多一点,一家子勉强能平安过一年。但凡有天灾人祸,就免不了生离死别,连看病的钱都掏不出来,只能硬挺着等死。”
宁夫人奇怪:“我看村子里,不是挺多人可以盖房子赚钱吗?”
张梓若笑道:“盖图书馆和学院自然是付工钱的。但这样的事能有多少呢?一般村中人家盖房子,都是同村的百姓互相帮助,主人家只要管来人吃饭即可,哪里会有什么钱?”
张夫人隐隐明悟:“我去多找点人,来盖房子?让他们有一份糊口的活计?”
张梓若:“对,有一份糊口的活计!不过,思路还可以再放开一点!除了盖房子,还有其他能够提供工作岗位的方法!”
张梓若掏出自己很久以前制作的,以河湾为中心,辐射整个云县的策划方案,笑盈盈地开始讲解。
县令,云县投资商马上到位!
第290章 想桃子吃
为了给投资商展现一下计划的可实施性,为了让投资商明白河湾—云县经济发展区的未来前景及实力,张梓若不仅力邀张芳和宁夫人在河湾村多住一段时间,看看讲学大赛和图书馆的盛况;还亲自带着她们去找县令。
上一篇:侄媳妇变媳妇,年代大佬心慌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