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水蔚蓝天
外面村人的打招呼声和狗吠声在村庄缭绕的炊烟中渐渐飘渺,张梓若沉沉睡去。
喊醒她的不是顾云淮,而是丁招娣的大嗓门。
“师傅!师傅!”
“嘘,我娘太累睡着了,如果不是要紧事,明日再来找她吧。”
“哦哦,那我明日再来。”
“没事,我醒了,过来吧。”张梓若从床上起身,揉揉闻声进来的顾云淮的脑袋,笑道:“去做功课吧,等会儿我们吃饭。”
顾云淮点点头,就坐在书房小书桌旁写字。
为了不影响他,张梓若同丁招娣在院里说话。
丁招娣半是纠结,半是好奇,“师傅,你、你真和沈明珠那什么了?”
“那什么?把话说完,别说得这么奇怪!”
“哎呀!你今天和沈明珠不吵也不闹的,在一起和和美美的干活。你知道大家都在说什么吗?”
“说您以前看中了顾秀才的俊俏,对顾秀才稀罕得不得了,为他要死要活。如今,您对沈明珠和善,八成是瞧上了沈明珠的美貌!
还有人说,您是为了出一口气,顾秀才对您不好,想娶沈明珠娶不到,您偏偏把他得不到的女人弄到手里!是要臊顾秀才的脸!还有人说……”
张梓若:这传得都什么跟什么?
我说下午的时候怎么一群群都往打谷场跑?感情都是瓜田里的猹?
既然都这么喜欢吃瓜,那不如吃点有意思的瓜。
张梓若让丁招娣附耳过来,同她耳语一番。
第169章 还能让他作妖不成?
丁招娣听得津津有味,听完两个不够,还让张梓若再讲一个。
张梓若留意到从堂屋出来,前往厨房的小身影,同丁招娣说道:“我们边吃边聊。”
“您和云淮到现在还没吃饭?那你们快吃吧。”丁招娣起身就走,“我是吃过饭来的。师傅,明日您要是有空了,我再来找您。”
“今日消耗那么大,再吃点吧!”
“不了不了,我在家里吃得饱饱的。”丁招娣不顾张梓若的挽留,连连摆手,脚步飞快地离开了。
张梓若去厨房。灶中的柴火闪着微弱的红光。灶上的锅里烧着热水。
顾云淮坐在小板凳上,往里面塞了一把柴火,正拿着蒲扇往里面扇风。
渐渐燃起的火苗,把顾云淮白嫩的脸庞映得红彤彤的。
夏日本就闷热,在火炉旁边更是有一种被炽烤的热意。
张梓若摸摸顾云淮的额头,“都出汗了,别管火了。去外面洗洗手吃饭。”
她往灶里多塞了几根柴火,将扇子从顾云淮手中拿过来,给小家伙扇着风,牵着他去院子里洗手。
两人把饭菜端到桌上,边吃边聊。
“昨日睡那么晚,如今,天又这么热,上午睡好了吗?下午去上学困不困?”
顾云淮慢条斯理地吃好饭,摇摇小脑袋说道:“不困。你累了一天,等会儿继续休息,我去刷碗。”小家伙清澈漂亮的眼眸中满是担心。
有家人的关怀,张梓若顿觉疲惫消散,她笑道:“刚休息了一阵,这会儿倒不是太困。云宝这么贴心,我还想等吃完饭和云宝一起玩会儿游戏。
今日你去学堂,程夫子对你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吗?或者,有问你什么问题吗?”
顾云淮忍着脸上的热意,说道:“我今日不玩游戏,等会儿去看书。夫子只问我了一些学业上的问题,他不会直接问我的。即便是旁敲侧击的询问,也不会问一个三岁的孩子。”
张梓若点点头:“看来他只会私下调查了。”
……
竹园,程夫子在树下抚琴,琴音时而婉转悠扬,恍若能带人听见泉水叮咚,看见鸟语花香,鸡犬相鸣,人们生机勃勃、温馨和乐的景象;时而低沉哀伤,如吹动落叶的、如泣如诉的秋风;时而铮然有力,带着将军拔剑出鞘的锋利与决绝。
一曲毕,琴弦轻鸣。
程夫子双手放在琴弦上,闭目不语。
片刻后,他问站在身旁侍候的仆人,“查得怎么样了?”
仆人将打听来的消息一五一十地进行禀报。
“两人一同在庙中生子?可去庙中问过了?”
“去了,但庙已经关门了。平日里看管庙中事物的庙祝婆婆回家帮忙收麦子去了。
我们的人本想趁他们歇息的时候,拉几句闲话,趁机打听消息。但刚一到打谷场,几十双眼睛就直直望了过来。
刚问声好,就被他们拉着盘问,问从哪里来,来做什么,一直问到家里有几口人,几亩地?恨不得把人给扒个底朝天。
我们的人说,听闻这里可以听人授课,所以特来求学,想把话转到张夫子身上。谁料,被围起来七嘴八舌一顿说,等走出人群时,抱着一摞购买的河湾村特产,被村民引着到民居住宿去了。”
程夫子:“……”
他沉吟片刻,吩咐道:“先别急着问,等打好了关系再说。或者等麦收结束后,去庙里,捐些香油钱,单独问庙祝婆婆即可。”
“是。”
程夫子坐在院中暗自思索。虽然尚未有确凿的证明,但张夫子和沈明珠很可能抱错了孩子。再结合沈明珠是几年前,全家从外返回,便不难推测出整个事件的走向。
但这个孩子究竟是谁的?又是怎么来的?还有待调查。
……
王老六家,一大家子在田中忙活一日,回来吃饭的时候还跑到打谷场,顺手打了会儿麦子,个个累得不行。吃罢饭,收拾完,就都歇下了。
王大嫂在凉席上翻来覆去。
王老六不耐烦,“你不睡觉,干什么呢?实在睡不着,就拿把扇子扇扇。”
“我不是热,我是在想,今天来打谷场的那个人是不是也是来打听消息的?”
王大嫂瞅一眼窗外,压低了声音,好似贼人就在外面似的。她用胳膊肘扛扛王老六,“哎,你说是不是?”
“那不废话吗?铁定是啊!”王老六也来了精神,同她分析道,“现在是啥时候?现在可是收麦子的紧要关头!哪家不是跟阎王爷抢命似的抢着往家巴拉麦子?谁都怕一场雨下来,庄稼全都毁地里。”
“你看看,平日里,咱们这儿住了许多读书人,但到了这收麦子的紧要关头,除了几个特别有钱的主儿,剩下的是不是都回家去了?他们自家也有麦地要顾呢!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咱们乐园暂时关门了。麦收时候,也不会开讲学大赛,也没有公开课。学堂都停课了!
来咱们村卖东西的人也都回家收麦了。连建图书馆和学院的人都少了许多,就剩下一些匠户。你说,这时候谁会来?”
王大嫂有着自己的想法,“万一他只是先前听说了咱们这个地方,紧赶慢赶来,恰巧碰上咱们麦收,学堂乐园都关门呢?”
“那就等等,反正人就在咱们村,要是不安好心,狐狸尾巴总会露出来的!再说,他住谷子家民宿,谷子几兄弟都是跟着姜恩练出来的好手。且隔壁就是姜恩家。还能让他作妖不成?”
“万一那人发现不对,跑了怎么办?”王大嫂经了一回事,变得谨慎了许多。
“上回夫子问我,知不知道打听消息的人长什么样?我心里明白,可就是说不出来。这回还是这样。
我琢磨着不如有张画像好,就像讲学大赛决赛时,八爷他们得的奖,那种特别像的画像。”
“我想学这样的画画手艺。
能让人看了画像就知道是哪个人。以后但凡有外人来,我就给他们画上一张画像。咱们村里要是有了啥事,也能像县衙那些老爷一样拿着画像去找人。”
“这个夫子和王承最擅长。但夫子的事务已经很繁忙了,还是去找王承吧!”
第170章 再讲一个
夏夜渐深,繁星闪烁。
草丛里的蟋蟀断断续续地叫上两声。村里的大黄狗懒得理会。屋里主人的打鼾声堪比池塘蛙鸣。
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村民便陆陆续续起了,路上响起响亮的说话声。他们扛着钐刀或镰刀往地里去了。
看到大片收割过的麦田,众人都心情愉悦,边割麦子,边闲聊。
“昨日用这钐刀,我一个人就割了有四亩地!这放以前谁敢想?”
“哈哈,我一个人收了五亩的麦!这东西可真是好使!我都想去铁匠铺再定做一个了!”
“这时候肯定是来不及了。要是时间来得及,我倒希望能再多做点儿打谷机。就两台,都不够用。”
“有两台用就知足吧!要不是夫子,我们还得像往年一样,举着梿枷一下一下的拍打,顶多借用骡子,加上石滚子在麦子上来回碾。年年都费了老鼻子劲儿,收完麦子整个人硬是能瘦一圈儿!”
“可不?这收粮食,是最高兴的,也最熬人。有了钐刀和打谷机,今年省不少事呢!夫子说得对,还是要多读书。看看夫子,读书多了,见识广了,就知道这样好用的东西。要是都不读书,哪能知道这样好用的农具?咱还得像往年一样,有得熬呢!”
“没错,打谷机是真的好用!我昨日尝试了一下,我的娘诶,那家伙!滚筒咕噜噜一转,麦粒儿咻咻咻就全落到了箱子里。老省劲了!可惜,夫子不让我帮忙。”
“昨日沈明珠在那儿给夫子帮忙,帮了一下午!”
“嘿,我也见了!我催沈明珠,夫子还帮她说话呢!唉,这长得好的就是占便宜!”
“没办法,长得美的人,谁不喜欢看呢?看着,看着,心也就酥了。”
“你们都瞎说什么呢?”丁招娣为师父正名,“师傅看中的是她的才华,不是她的美貌!”
“才华?什么才华?”蹲地上的妇人将散落的麦子捆作一束,“我就见她长得怪好看的。她能干啥?”
“你们没见戏里的大家小姐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吗?沈明珠他爹原先是当官的,她回来的时候,带着丫鬟,也是个官小姐呢!琴棋书画自然也是晓得的。
那日孩子们比赛,你们没去看吗?她弹琴还怪好听的。我师傅不是刚好在招人吗?看中了她的才华,把她召为新夫子,给孩子们上课。”
丁招娣放下手中的镰刀,把散落的麦子直接抱到平板车上去,“所以说,这女人啊,才华可比容貌重要!”
大家都笑,“说什么傻话!男人娶婆娘,谁不想娶个好看的?便是不读书不识字,只要长得好看,有大把的人求娶。一个女人,便是再有才华,要是长得不好看,谁愿意要她呢?”
“嘿,你们别不信!”丁招娣将散落的麦子归整到一处,兴致勃勃地说道:“许允,你们知道吗?那可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将军!他娶媳妇娶的是阮卫尉之女,阮家的闺女。谁知道,这阮家的闺女长得特别丑!奇丑无比!”
“这许允和新媳妇拜了堂,挑开盖头一看,娘呀,咋长得这么磕碜呀!他和新媳妇行了交拜礼后,就出去了,打死都不想再入洞房。”
割麦子的妇人回头笑道:“看看,我说什么来着?没人想娶个丑媳妇!再有才也不如一张好脸!”
“你别说,你别说!让招娣说!”捆麦子的村人着急,“招娣,后面呢?这丑媳妇咋办呀?新婚夜啊,夫君不入洞房,岂不是羞死人了?一辈子在婆家都抬不起头!”
“谁说不是呢?新媳妇的丫鬟都要急死了!”丁招娣把麦子放到车上,回来边捡碎麦子边讲。
“不仅新媳妇的丫鬟急,许允的家人也急。你说这两家结亲,要是连洞房都不愿意入,那不是落了阮家一家人脸面吗?
上一篇:侄媳妇变媳妇,年代大佬心慌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