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女配才是真绝色
有线索了,才好抽丝剥茧,一点点查清事实的真相,只是朱瞻基没想到真相会是那般让人难以置信。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皇庄坐落于东郊,离紫禁城约莫半日的光景,坐了一上午的马车,胡善祥一行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庄子看起来很大,因为是皇家的私产,下人们不敢胡乱对待,所以庄子并不荒芜,而是被打理的井井有条。
因为胡善祥等人是来避痘的,所以庄子上原来的农户们跟管事的昨夜都迁走了,换成的是朱瞻基安排的那些得过天花的人。
对于朱瞻基这番安排,胡善祥真要给他一个大大的赞,上位者能有一颗爱民之心,那是社稷之福,百姓之福。
安排住处时,胡善祥把两个儿子都安置在了自己的院子里,孩子们年纪还小,而且她们母子也不在同一个房间,不需要忌讳什么。
大儒那边胡善祥特意把白芨派了过去,嘱咐他一定要照顾好老先生,等他儿子好了,还得继续跟他学习呢。
安排好住处后,为了庄子上所有人的安危,胡善祥特意在井水里加了不少泉水,防止有人因为感染天花而丧命。
她还下令给每个人都分发棉布口罩,除了吃饭喝水不准摘下来。还要勤洗手,多通风,不准随地吐痰,不得随地大小便。张太医开的药,每个人每天都要喝。所有病患的换下来的衣服都要烧毁,粪便深埋。
胡善祥这些命令,看的张太医一愣一愣的,却又觉得每一条都别有深意,很有用。张太医满意的点点头,嗯,太子妃有大智慧。
刚到庄子一天,就有宫女感染了天花,有胡善祥的泉水,她们状态还不错,目前没有生命危险。
她的两个孩子因为种了牛痘,暂时没有危险,可是大儒、胡善祥跟白薇她们几个还没有接种牛痘,拖一天就会有更多的人得病,为了他们的安危着想,胡善祥决定直接跟张太医提及牛痘之事。当然,具体怎么说,就要靠语言的艺术了。
第585章 尚食(43)
得天花的头几日最为关键,所以胡善祥晚上都不敢离开兄弟俩的房间。所以她就在他们床边安置了一个软榻。
因为脸上有疹子,还痒的厉害,兄弟俩觉都睡不安稳,朱祁钰年纪大些,还勉强能忍住不去抓,可是朱祁铭就不行了,他本来年纪就小,又因为是小儿子,被全家人疼爱着长大,所以性子难免有些娇气。
为了防止他偷偷抓疹子,再留疤、破相,胡善祥特意给他做了一副手套,而且时刻都有人看着他。
朱祁铭:“娘,脸痒痒~”
说完朱祁铭就要上手去抓脸,被胡善祥一把按住了手,她轻声哄到:“铭儿乖,不抓抓,娘给你呼呼,呼呼就不痒了。”
胡善祥给朱祁铭吹了吹脸蛋,小家伙才乖了一点。胡善祥也没厚此薄彼,给朱祁钰也吹了吹脸蛋,可惜这小子长大了,不吃这套了。
只见她家大儿子红着一张脸,扭扭捏捏的对她说道:“母亲,您给弟弟呼呼就行了,儿子不痒。”
他已经长大了,这些哄小孩的把戏,骗不了他的。
被儿子“嫌弃”了,胡善祥有些心塞,果然孩子大了,就不好玩了。幸好她还有贴心的小儿子。
果然朱祁铭一听朱祁钰说不要,立马对着胡善祥撒娇道:“娘,哥哥不要呼呼,铭儿要呼呼~”
胡善祥:“好,娘给铭儿呼呼。”
得到老母亲特殊关爱的朱祁铭立马递给哥哥一个“挑衅”的眼神,朱祁钰看着蠢弟弟的傻样子,眼角一抽,这孩子真是有点缺心眼,刚刚明明是他拒绝了母亲的呼呼好不好,你小子哪来的优越感?算了,再蠢也是自家弟弟,一母同胞的那种,他还能怎么办,宠着呗。
胡善祥自顾的给他俩扇扇子(止痒),假装没看到兄弟俩的眉眼官司,他们兄弟俩关系好,胡善祥乐见其成。皇家亲情单薄,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当今跟汉王他们一般,为了皇位斗的乌眼鸡似的。
深夜过半,铭儿这孩子困的不行了,沉沉的睡了过去,这时,胡善祥以为的早就睡着了的大儿子却突然睁开双眼,看着胡善祥轻声问道:“母亲,我会死吗?”
看着大儿子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胡善祥心里一颤,这孩子应该也是害怕的吧。与铭儿的懵懂不同,钰儿入学半年多,早就知道天花意味着什么了,哪怕他装的再坚强,可他也只是六岁的孩子,不是吗。
胡善祥摸了摸朱祁钰的脑袋瓜,坚定的说道:“不会的,有娘在,你跟铭儿都不会有事的。”
朱祁钰:“嗯,儿子知道了。”
有母亲在身边,孩子总是觉得有安全的,很快朱祁钰就陷入了梦乡。
看着熟睡的儿子们,胡善祥更加坚定了要推出牛痘一事,只为了世间少几个为孩子牵肠挂肚的母亲。
第二日一早,张太医过来胡善祥这边给朱祁钰兄弟俩把脉,发现他们的高热退了一些,虽然脸上的红疹越来越多,但病情似乎稳定了一些。对于治好他们老太医心里也有了些底气。
#作者
作者说:" 感谢小可爱点亮会员~
第586章 尚食(44)
两位皇孙可不能在他手里出事啊,那样他老人家的一世英名就毁了,而且太孙殿下的身份特殊,事关大明社稷,真要出事了,把他全家卖了都赔不起。
这次出宫,张太医带了不少医书典籍出来,打算再好好专研一番,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虽然希望渺茫,但不试一下,又不甘心。
同样会医术的胡善祥这次出来也带了不少书,不过她除了带医书外,还带了几本描述过天花的话本和游记。
这天下午,胡善祥翻看书籍时,突然在一本游记中看到了一处关于天花的记载,心有疑惑,就去找了张太医商讨一番。
“牛痘?”
张太医有些惊讶的看了看胡善祥,他自然是知道牛痘的存在的,可是他却从不曾听说过牛痘能治天花。这,太子妃未免太过异想天开了吧。
胡善祥:“这也是我的一种猜想。”
对于张太医的怀疑,胡善祥也不恼,她指着游记中的记载,对着老太医说道:“您看,这游记中记载了,有一个村庄,村里的牛感染了天花,出了痘,却没人注意过。后来这个村子爆发了天花,整个村子的人都被感染了,只有平时负责放牛的小娃娃安然无恙。所以我就猜测,有没有一种可能,牛痘可以完全预防天花?”
张太医接过游记仔细研读了那段记载,随后陷入了沉默。他知道牛痘,当年他研究天花时,也亲自去看过患了天花的牛,还别说,那牛痘的痘痂与天花痘痂十分相似。
难道这二者之间真的有什么关联?牛痘真有可能预防天花?老太医颤着手捋了捋胡须,却因为太过激动生生扯下了两根。
见张太医似乎有些意动了,胡善祥再接再厉,又拿出一本游记给他看,里面同样描述了关于牛痘的记载,里面的放牛娃也没有感染天花。
张太医:“这……”
胡善祥:“张太医,既然有了新方向,咱们何不试一试呢?皇庄里隔离的这些人本来就是等死的命运,就算牛痘试验失败了,情况也坏不到哪去了。但如果牛痘真的可以预防天花,那些还没患病的人就有救了,说不得您老人家还能名垂青史呢。”
张太医闻言又扯掉了几根胡子,他知道太子妃说的没错,他们这些人被赶到皇庄里来,就已经是被抛弃了。如果太子妃母子不是皇家的人,庄子里的这些人怕是早就按照惯例,被活活烧死了。
至于他跟那些患过天花的宫女、太监,虽然他们不会再感染天花了,可是皇孙都出事了,他们还能活吗?
而且听太子妃的意思,如果成功了,这是要把功劳让给自己?作为医者,谁不希望自己能向孙药王一般名垂青史呢?
老太医沉思了一会,狠狠锤了一下手心,这事做得。不过他可不是图名声啊,主要是他想为天下百姓做些什么。
打定了主意的张太医行动力UP,立马脚下生风的准备着手去实验牛痘的事了,至于去哪找得了天花的牛?皇庄上怎么可能没牛,而且太孙殿下身上不就有“原材料”吗,挤出一点抹在牛身上不就行了。
作者说:" 以上纯属作者瞎编的,对于牛痘,天花,作者实在不了解,剧情需要,勿考究。
第587章 尚食(45)
胡善祥与张太医经过几日实验,牛痘终于出现了,可是就先给谁接种这一问题上,张太医犯了难。毕竟是没人试过的事,大家都怕啊。
最后还是胡善祥站出来让张太医给自己先试,不出意外得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不过胡善祥却坚持自己先来。
胡善祥:“我日日与钰儿跟铭儿在一处,按理说我患病的几率是最大的,都别说了,就先给我种吧。”
张太医推脱不过,就给胡善祥种了牛痘,白薇、白芨几个自然不能让主子独自犯险,也都舍命陪着一起种了牛痘。
众人看太子妃这般金贵的人都不怕死了,其他人胆子也大了几分,纷纷提出也要接种,很快剩下的痘浆也被瓜分。
事实证明,此次冒险是值得的,第一批接种的人,几日内都有了明显的天花症状,不过情况都不算严重。尤其是胡善祥,这些年她的底子早就养好了,这次接种牛痘,她就第一天发热了,只冒了几颗痘,就熬过天花了。
第二批接种的人就有那个大儒,他年纪大了,身子有些弱,但在胡善祥的泉水养护下,也平安度过了危险期,病情也逐渐在好转。
因为胡善祥的动作够快,所以他们到庄子上的第七天,庄子上除了早就得过天花和最先感染的那几人之外,人人都接种过了牛痘。
又大概过了几天,第一批接种的病患都陆续痊愈了,而且她们再次接触天花病患时,也没被感染。目前还没有出现过一个死亡案例,这让张太医大呼神迹。
为了更好的研究牛痘,张太医把每个人的接种记录都整理了一下,他看着里面熟悉的数据,再看看如今已经活蹦乱跳的两位皇孙殿下,老太医突然福至心灵,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些什么。
张太医:“看来这牛痘,太子妃应该早就知道啊。”
但他老人家也没选择说破,别管太子妃怎么知道的,就凭她愿意说出来,那她就是天下百姓的大救星。
唉,他老了,记性也不好了,刚才他再想什么事来着?哦,把数据整理好,方便以后交给皇上。现在他们就只需等后面的人痊愈了,待他们都好了,这些人就能回宫了。
半个月来,大家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些,众人也都沉浸在劫后余生的狂喜中。可朱瞻基那边情况却不太乐观。因为北京西郊数个村子都爆发了天花。
原来在胡善祥离开皇宫四五日后,朱瞻基派出去的探子在西郊一个叫王家村的村子外发现了可疑之处。
那个村子的人看见外人都躲躲闪闪的,还有几户人家大白天的不去地里干活,竟紧门闭户躲在屋内不出来。
经过探子一天一夜的蹲守,他终于看清到了屋内的人出来倒恭桶,惊讶的发现他们脸上都起了红疹,顿时探子就知道了真相,那几户人家竟有人得了天花。
而王家村的人怕惹来官府的迫害,就选择私自瞒下了此事。可是对于天花他们是惧怕的,所以每个人都战战兢兢的,才在探子面前露出了端倪。
第588章 尚食(46)
此事事关重大,探子不敢再做停留,直接向朱瞻基做了汇报。
朱瞻基当机立断下令派了禁军过去将村子包围了起来,并派了医师给他们诊脉,熬药。表示不会放弃他们,这让恐惧不安的村民感激不已。
之后朱瞻基为了争取早日找到传染源,让人询问他们一些问题时,这些人出奇的配合。
朱瞻基仔细翻看那些人的口供,终于从中找到了一条有用的线索,原来其中一户人家有个流落在外的小儿子,最近才相认。
那个小儿子是城内吴家的小厮,吴家从小买了他,只知道他是个孤儿,这小厮为了占主家的便宜,接济父母亲人,就没跟主家提及。因此吴家对他找到了父母这事并不知情。
对,吴家就是吴才人的母家。
据王家人描述,那小厮前几日去吴家庄子上运送蔬菜瓜果,回府中途他克扣了一些,偷偷送回了王家村,在那之后王家人就再也没见过他。
朱瞻基命人抓了几个吴家的下人,严刑逼供下得知那个小厮前几日病死了,主家嫌晦气,便让心腹把尸体抬出去烧了,可那人胆子小,不敢烧,就把小厮抬到山上给埋了。
那小厮的尸体被挖了出来,验尸结果显示他生前确实得了天花,但他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勒死的,显然这是吴家为了掩盖罪行,在杀人灭口。
人证物证俱在,吴家的罪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虽然朱瞻基不相信就凭吴家自己就有这么大的胆子,用天花谋害皇孙,但线索到这就断了。他找不到其他证据,目前为止只能就这样认了。但他不会放弃深查的。
朱瞻基让禁军将吴家人下狱,并把吴才人。软禁了起来。随后朱瞻基便将准备好的证据一齐交给了皇帝,皇帝知道了北京京郊爆发天花的事,都要吓坏了,此时他哪有心情管什么吴家、李家的。京郊距离皇宫如此之近,这该如何是好啊。
早朝时,有大臣上书为了防止天花蔓延,让皇帝下令烧毁王家村,皇帝心存仁善,怎么能忍心对自己的子民下这样的命令呢。朱瞻基也提出了反对。
朱瞻基:“此次天花事件,涉及的可不止一个王家村,王家村村民在不知自己患病的情况下,曾有人去过邻村串亲戚,有的人还进过城打短工,逛商铺、买粮油。现在天花之毒可能都传遍整个北京城了。所以烧一个王家村,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给民众带来恐慌。”
一听天花可能蔓延北京城了,满朝文武都慌了,而且汉王一系也开始带节奏,跪求皇帝下罪己诏,把皇帝气的够呛。
更有甚者还进言说这场天花是朱祁钰弟兄俩带来的灾祸,毕竟是他们最先被发现得了天花的。这下朱瞻基一派就不乐意了,纷纷指责他们信口雌黄,大逆不道,之前太子早就查清此次两位皇孙得了天花,那是被奸人所害,人证物证俱在,是谁也抵赖不得的事。
#作者
#作者